“能开机”≠“能安全上网”:固件层的隐蔽风险 系统更新打补丁固然重要,但很多安全事故并非来自操作系统,而是来自固件层:Wi-Fi 芯片、蓝牙控制器、路由器固件、BIOS/UEFI。历史上像 Kr00k(Broadcom/Cypress)这样的漏洞说明:即使操作系统层面已打上补丁,固件漏洞仍可能被利用,且厂商可能早已停止对老型号固件的维护。 面对固件风险的措施: 1. 定期检查固件版本:登录路由器/设备管理界面,确认是否有厂商固件更新; 2. 关闭高风险功能:若厂商不再更新,关闭 UPnP、远程管理、WPS 等易被滥用的功能; 3. 替换或隔离:对关键网络设备(路由器、网关)建议优先更换为仍维护的型号,或把旧设备放到隔离 VLAN/子网中,仅供非敏感用途; 4. 关注安全通报:订阅 NVD 或供应商安全通报,及时响应热门漏洞。 结论:能开机并不等于能安全上网。家庭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确保中枢设备(路由/网关)得到正常维护或被适当隔离。 🔹 你多久检查一次家中路由器、NAS 的固件更新?有没有遇到厂商停更的问题? 家庭网络安全 固件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