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这三国确实是咱们买大豆

史之必然 2025-10-30 11:14:02

万一阿根廷,美国,巴西三国大豆全部涨价,中国怎么办?   这三国确实是咱们买大豆的主要来源,今年到现在从这三家买的大豆加起来占了咱们总进口量的九成多,巴西一家就占了七成还多。要是他们一起涨价,就跟买菜时三家摊主都坐地起价似的,乍一看确实头疼。但您别慌,咱们早就料到有这一天,提前布好了应对的法子,不是只能被动挨宰的。   最直接的一招就是“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国家早就存好了“应急大豆”。中储粮手里的大豆储备就有四千五百多万吨,就算一时半会儿不进口,这些储备也能顶两个多月的消费。就像咱们自家冰箱里存着肉,外面肉价涨了,先吃库存的,等价格稳了再买。   今年巴西大豆涨价,咱们就没急着下单,反而停购了,他们后来后悔了也晚了。这些储备就是给市场装的“安全阀”,一旦价格涨得太离谱,储备大豆就投放到市场,立马能把价格压下来,老百姓的菜籽油、豆油不会突然贵得吃不起。   光靠储备顶一时不行,还得有别的进货渠道,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几年咱们早就开始找“新卖家”了,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乌拉圭的优质大豆,还有非洲一些国家的货源,都成了咱们的备选。就拿俄罗斯来说,他们的大豆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限制,这两年咱们从那儿进口的量一年比一年多,口感还适合做豆腐、豆浆这些咱们常吃的东西。   加拿大也是个靠谱的来源,他们的大豆品质好,价格合适的时候订单就往那边倾斜。这样一来,美阿巴三国涨价了,咱们就多从这些新渠道买,他们自然不敢把价格抬得太离谱,毕竟谁也不想丢了中国这么大的客户。   除了换地方买,咱们还在“省着用”上下功夫,减少点大豆需求。您可能不知道,咱们进口的大豆八成以上都用来做饲料里的豆粕,给猪啊鸡啊补充营养。这几年专家们想出了好办法,用菜籽粕、棉籽粕这些东西替代豆粕,效果一点不差。就像家里做饭,酱油没了用生抽代替,味道照样行。   现在饲料里豆粕的比例从以前的17%降到了12%,替代品占比反而升到了15%以上,一年下来能省一千五百万吨大豆,相当于少进口五分之一的量。需求少了,就算卖家涨价,咱们也有底气跟他们谈,不用被牵着鼻子走。   最踏实的还是自己多种大豆,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以前咱们大豆产量低,主要是种玉米更划算,而且单独种大豆占地方。现在推广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玉米和大豆在同一块地里间隔着种,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大豆。   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豆,给的补贴也不少,东北种大豆有生产者补贴,种得多补得多,还有农业保险兜底,就算收成不好也能有保障。这么一来,咱们的大豆产量从2020年的一千六百万吨涨到了现在的两千多万吨,虽然还不够全靠自己,但至少食用大豆是够了,进口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其实这几套办法是连在一起的“组合拳”:储备顶短期,多元进口破垄断,替代品减需求,国内增产稳根本。去年巴西大豆就试过涨价,从每吨五百八十美元涨到六百五十美元,还想捂货惜售,觉得咱们不得不买。结果咱们一方面停购压价,一方面从乌拉圭、俄罗斯调货,还投放储备,他们最后只能乖乖降价。这说明就算美阿巴一起涨价,咱们也有办法应对,不会让他们“一口气赚回三年利润”的算盘得逞。   说到底,大豆涨价确实会带来点麻烦,但咱们早把应对的棋下好了。不管是国家储备、找新卖家,还是省着用、自己种,每一步都是为了守住老百姓的“油瓶子”和“菜篮子”。现在粮食安全是大事,国家早就考虑到各种风险,不会让咱们因为外国涨价就发愁吃不上油、买不起肉。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