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吨大豆撬动中美博弈,中国用“蚊子腿订单”换回关税缓冲期!

繁华已落尽 2025-10-30 04:16:28

快报!快报! 中国正式宣布了! 10月29日,中粮集团icon宣布采购18万吨美国icon大豆,12月和明年1月装运,这是中国数月来首次采购美国大豆。 可能有人觉得18万吨是笔大买卖,可放在中国大豆进口的盘子里一看,连浪花都算不上。2025年咱们预计要进口9700万吨大豆,18万吨还不到0.2%,也就够山东一个中型榨油厂两个月的用量。 但就是这“蚊子腿”大的订单,却让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连夜发声明感谢,美股里的ADM、MOS这些农业股还跟着涨了一波。 这事儿的蹊跷处不在量,在“时机”。就在中粮宣布采购的前三天,中美刚在吉隆坡结束经贸磋商,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一出来就喊“中方同意恢复大豆采购”,话里话外都把大豆当成了谈判筹码。 果不其然,这边订单一落地,美方就放话不会推进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的计划。说白了,这18万吨大豆更像张“入场券”,用小笔采购换贸易摩擦的缓冲期。 美国豆农是真急了。过去大半年中国没从美国买过一粒大豆,中西部农场的仓库堆得满满当当,伊利诺伊州的大豆价格跌到了每蒲9.96美元,压榨利润比去年降了5.3%。 有美国农民在社交平台上晒视频,说再卖不出豆子就要断贷,特朗普团队急着拿订单稳住农业州的选票,这才逼着谈判代表把大豆往桌上推。 可中国真的缺这18万吨大豆吗?答案藏在库存数据里。截至8月底,国内进口大豆商业库存还有769万吨,豆粕库存107万吨,就算四季度不买新豆,现有库存也够撑到明年开春。 更别提巴西那边正等着发货——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要创纪录的1.785亿吨,库存都要涨75%了,价格比美国大豆还便宜点。咱们完全是挑着性价比最高的时候“顺手”买的。 对普通人来说,这订单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肉价。大豆榨完油剩下的豆粕,是养猪养鸡的核心饲料,占了饲料成本的近三成。最近能繁母猪存栏在涨,饲料需求跟着往上走,适当补点大豆库存,能避免豆粕价格突然跳涨,咱们年底买猪肉、鸡蛋也能少花点钱。 山东日照的榨油厂厂长李师傅算了笔账:“现在补点货,12月豆粕出厂价能稳在3800块一吨,比缺货时便宜200多。”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中国“服软”。这几年咱们早把鸡蛋分在了不同篮子里,2024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了总进口量的65%,阿根廷、乌拉圭的采购量也涨到了1000万吨。 国内大豆振兴计划也没停,2025年播种面积要到15500万亩,单产能涨2.8%,再过五年自给率能提一大截 。就算彻底不买美国大豆,供应链也稳得住。 这场“大豆博弈”里最讽刺的是美方的双标。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一边说“中国需要美国大豆”,一边把大豆当成施压筹码,却忘了美国80%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 这次中粮的订单给得巧,刚好卡在APEC峰会前,既给了美方台阶,又没让自己吃亏。 说到底,这18万吨大豆不是“救命粮”,是“平衡术”。用最小的成本换贸易环境的稳定,同时给国内产业争取调整时间。等咱们自己的大豆产量上来,手里的筹码只会更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繁华已落尽

繁华已落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