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年来,为何“层层加码”越减越重? 昨晚十点,街道办的小王又发来加班照

光之流年 2025-10-29 23:46:45

基层减负年年来,为何“层层加码”越减越重? 昨晚十点,街道办的小王又发来加班照:会议桌堆满文件,七八个同事正对照表格逐项补材料。“上面一个检查,下面全员备战。明明报了数据,非要再手抄三遍备案。” 这场景全国基层都不陌生。疫情防控时“硬核隔离”变“硬造报表”,如今乡村振兴成了“表格振兴”。某乡镇为迎检,要求驻村干部每天拍20张“工作照”,最终检查团只翻了台账。 层层加码背后是责任传导异化。上级文件中的“高度重视”,传到基层就成了“全员停休”;“持续推进”落实到网格就成了“每日一报”。有位镇党委书记坦言:“不怕任务重,就怕政策像套娃,打开还有新任务。” 但真正的出路也不在抱怨。浙江某社区用“数据跑路”替代“干部跑腿”,把43本台账整合成一套数字系统;四川某县设立“不合理任务反馈通道”,基层敢对奇葩要求说“不”。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若总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再坚实的钉子也会疲劳。当我们谈论基层负担时,本质上是在追问:治理现代化,究竟需要怎样的上下级关系?

0 阅读:0
光之流年

光之流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