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中国在近年限制稀土出口,世界才真正意识到这一资源的战略意义。但在中国政府高层

机工战谈商业 2025-10-29 18:37:33

直到中国在近年限制稀土出口,世界才真正意识到这一资源的战略意义。但在中国政府高层,稀土的重要性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确立。

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任命技术官员方毅为副总理,主管科技工作。并兼任掌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方毅此时已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技规划,深知材料科学的重要。他在上任当年便做出决定——开发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的稀土资源。不仅要从包头矿矿提取铁,还要提取其他矿物质。

包头原是以钢铁著称的工业城市,其铁矿石中富含稀土。方毅赴现场考察后指出,稀土在球墨铸铁、玻璃、陶瓷、电子与军工领域都有潜在价值。这一判断,使稀土从炼钢废料变成国家战略资源。

在包头博物馆陈列的文献中可以看到,方毅在1978年视察包头时曾断言,“稀土在钢、球墨铸铁、玻璃陶瓷、军工、电子和新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久,中美关系改善。方毅率团访问美国,参观洛克希德、麦道等企业,第一次看到稀土在彩电、导弹、电机中的应用。他在回国报告中写道:“我国虽地富,却无体系;能分离,未成产业。”随后,他推动建立从采矿、分离到下游应用的一体化稀土体系,并将科研机构、企业与政府纳入同一框架。

在方毅主导下,中国科研团队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出低成本分离工艺,用塑料槽与盐酸取代西方昂贵的不锈钢装置与硝酸体系。这种“工程师式创新”让中国稀土生产成本大幅下降。90年代起,随着欧美环保标准趋严,中国企业接管了全球精炼产能。

此后,中国地质学家在南方发现了富含中重稀土的离子型矿,进一步巩固了产业优势。到21世纪初,中国在稀土分离和供应上几乎形成垄断。

方毅并未亲眼看到这一成果。1997年他去世时,包头已成为“世界稀土之都”。他的学生温家宝后来出任总理,并承认中国稀土政策多源自方毅时期的思路。

方毅不是化学家,却懂得如何把科学变成工业。他把“科研—产品—产业”的循环真正嵌入中国体制。

今天,当人们引用邓小平那句“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时,历史的起点仍可追溯到1978年那个夏天——方毅在包头矿区的一次考察。

0 阅读:18
机工战谈商业

机工战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