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印度对外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印度最大私营炼油商信实工业10月24日已率先宣布停购,其9月日均从俄进口63万桶,且曾签十年130亿美元俄油协议。这一决定显然是受到美国的压力所影响。根据美国国务院官员的说法,“我们将确保印度在未来几个月内大幅减少对俄油采购”。印度此举正好印证了这一说法。 印度为什么会如此“乖乖听话”地接受美国的调教?因为美国在10月22日已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实施制裁,缓冲期至11月,将直接影响俄罗斯的原油出口——这两家公司合计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约60%。美国还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施压,停购后美印或把关税降至15%,助力贸易协议谈判。 印度今年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已达顶峰,自6月以来,印度每日进口俄罗斯石油180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36%(9月信实工业单家从俄进口量占印度总进口量近四成)。与此同时,俄油对印的折扣也在不断缩小,目前仅在1.8-2.2美元(此前曾有5%-7%的折扣,2023-24财年印度靠俄油折扣节省约50亿美元)。 正是由于担心美国制裁将导致损失无法弥补——印度若停止购买俄油,需转向中东等替代来源,将面临原油进口费用增加、炼油利润率承压,印度国有炼厂开始审查与俄油的合同,并重新调整采购计划,以避开可能的制裁。 不得不承认,印度此番妥协已然反映出全球能源贸易仍然是由美元和制裁所主导。虽然许多国家都在喊着去美元化,但现实是,只要你还想参与国际贸易,就必须接受以美元为主导的规则。此外,印度从美国进口能源(2024年进口额77亿美元),且美印正推进贸易谈判,停购俄油或为印度争取贸易协议筹码,国家利益优先也成为了印度妥协的关键所在。正如美国国务院所说,“我们希望印度做出正确的选择。显然,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印度停购俄油这事,说到底就是利益面前的现实选择。美国一边拿制裁施压,一边用关税减免、贸易协议当诱饵,精准掐住了印度的软肋。毕竟俄油折扣没了,还可能触怒美国丢了更大市场,换谁都得掂量。 这也戳破了“去美元化”的尴尬——只要国际贸易还绕不开美元和美国制定的规则,不少国家就难有真正的选择自由。国家之间从没有什么“听话不听话”,全是趋利避害的盘算,霸权之下,小国也好、大国也罢,都得在夹缝里找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