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不降息的深层算计:就等中国抛售7800亿美债?

烟雨评社 2025-10-29 11:34:44

美联储如今巴不得中国早点抛售美债?为什么他们始终不降息,因为他们很明白,中国早晚会卖掉手上7800亿的美债,而市场上能接下这么大一笔的,估计也只有美联储自己了,因此他们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当前全球金融格局下,美联储的战略布局与中国的外汇储备策略正在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博弈,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债持有国之一,中国持有的7800亿美元国债已成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关键变量。 美国政府这几年发债发得厉害,2024 财年联邦政府赤字突破 1.8 万亿美元,只能靠发行更多美债来填补窟窿。 可市场对美债的需求却在减少,日本作为第一大美债持有国,今年已经减持了近 1200 亿美元,欧洲的央行也在悄悄抛售,私人投资者更是因为担心美国债务风险,不敢大量接盘。 这种时候,中国持有的 7800 亿美元美债,就成了市场稳定的重要 “压舱石”,但也成了美联储的 “心病”—— 要是中国突然抛售,没人接盘怎么办? 美联储不降息,其实就是在为 “接盘” 做准备。自从 2023 年开始加息,美国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 5.25%-5.5% 的高位,不少人盼着美联储能降息缓解经济压力,可他们偏偏按兵不动。 这里的关键在于 “弹药储备”:一旦中国开始抛售美债,美债收益率会飙升,美联储就可以通过 “降息 + 购债” 的组合拳来稳定市场 —— 一方面降息降低整体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动用资产负债表大量购买中国抛出的美债,既能托住美债价格,又能避免市场恐慌。 要是现在提前降息,后续就没多少政策空间应对抛售冲击,这不符合美联储 “未雨绸缪” 的操作风格。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需要通过高利率 “锁定” 接盘能力。现在美债的平均收益率在 4.5% 左右,虽然比 2023 年的高点降了点,但依然处于近十几年的高位,这种高收益吸引了不少短期资本流入美国,购买美债的海外私人投资者虽然没以前多,但也能维持一定规模。 美联储不降息,就是想保持这种 “高收益吸引力”,为后续接盘中国抛售的美债铺垫 —— 要是现在降息,美债对资本的吸引力下降,等真要接盘时,可能得花更高成本,反而不划算。 中国减持美债其实是早晚的事,这一点美联储看得很明白。这些年中国一直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从 2013 年巅峰时的 1.3 万亿美元,降到现在的 7800 亿美元,就是为了减少对美债的依赖,降低美国债务违约、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 尤其是美国频繁拿美元霸权搞制裁,冻结其他国家的外汇资产,中国更得想办法分散风险,增加黄金、欧元、人民币资产的持有比例。美联储知道这种减持趋势不会变,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等机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出手接盘。 有人会问,美联储自己接盘不就是 “印钱买债”,不怕引发通胀吗?其实他们早有算计。现在美国通胀率已经从 2022 年的 9% 以上降到了 3% 左右,虽然还没到 2% 的目标,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回落空间。 要是接盘美债时通胀有抬头迹象,美联储可以通过缩减其他领域的流动性来平衡,比如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窗口贷款,或者通过逆回购吸收市场多余资金。 而且相比美债市场崩盘、美国政府融资断裂的风险,温和通胀对美联储来说,显然是更能接受的结果。 从市场信号看,美联储已经在悄悄做准备了。2024 年以来,美联储持有的美债规模虽然没大幅增加,但一直在调整持仓结构,减少短期美债,增加 10 年期、30 年期的长期美债,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长期抛售压力。 美国财政部也配合着调整发债节奏,减少单次发债规模,延长发债周期,避免给市场造成过大冲击,这些都是在为中国可能的抛售 “铺路”。 不过美联储的算盘能不能打响,还得看中国的节奏。中国减持美债向来是 “循序渐进”,不会搞 “断崖式抛售”,毕竟我们也不想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影响自身资产收益。 2024 年中国每月减持规模基本控制在 50-80 亿美元,这种温和减持既符合外汇储备调整需求,也给市场留出了适应空间。美联储想等的 “大规模抛售” 机会,可能没那么容易出现,毕竟中国的策略是 “稳扎稳打”,不会跟着美联储的节奏走。 说到底,美联储盼中国抛美债,本质上是对美债市场信心不足的表现。他们知道自己是唯一能接下这么大持仓的主体,所以才通过不降息攒足政策空间,等着 “抄底” 稳定市场。可中国的持债策略向来以自身利益为核心,不会被美联储牵着鼻子走,这场关于美债的博弈,还得慢慢看。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市场,无论是主权国家还是普通投资者,都需要建立多层次的防护机制,金融界的古老箴言"分散风险"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提醒着我们永远要为意外预留空间。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