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下令强力打击加沙当地时间10月2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令对加沙地带实施“强力打击”,这一背信弃义的行径再次撕裂了本就脆弱的停火协议,将200多万加沙民众推向更深的苦难深渊。自10月10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以来,以方违反协议的记录已达约125次,造成至少94人死亡、344人受伤,而此次“强力打击”更是将这种系统性违约推向顶峰,充分暴露了以色列对和平的漠视与对生命的践踏。
停火协议本是巴以双方通过斡旋达成的脆弱共识,哈马斯已按协议释放20名以方被扣押人员并移交部分遗体,以色列也释放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这本是缓和局势的良好开端。但以色列却将停火视为喘息之机,动辄以“对方违约”为借口撕毁承诺。此前10月19日,以军就曾以“哈马斯违反协议”为由空袭加沙南部拉法地区,造成45人死亡,而哈马斯明确否认与相关事件有关,并重申履行停火协议的意愿。此次再度发起“强力打击”,不过是以色列惯用的“条件式履约”伎俩的重演——用莫须有的指责为军事行动正名,用巴勒斯坦人的鲜血换取政治私利。
以色列的违约行为绝非偶然,而是其长期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停火协议未能触及巴以冲突的核心症结,以色列既未解除对加沙的全面封锁,也未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占领与定居点扩建,反而借停火期间不断制造摩擦。数据显示,加沙地带已有78%的建筑物遭损毁,6100万吨瓦砾堆积如山,超50万人深陷饥饿,463人因饥荒和营养不良死亡,这样的人间惨剧面前,以色列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发动军事打击,其所谓“减少平民伤亡”的谎言不攻自破。以军在人口稠密区轰炸民用建筑、逮捕平民、阻断人道主义援助通道,这些行径早已构成对国际法的严重违反,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更是直指其犯下“种族灭绝罪”。
国际社会的纵容与偏袒,让以色列的违约行为有恃无恐。作为停火协议的主导者,美国始终对以色列的侵略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朗普政府非但未施压以方履约,反而表态支持以色列“重返加沙”,这种双重标准让停火协议的监督机制沦为摆设。以色列凭借军事优势牢牢掌握主动权,将停火协议当作规避责任的工具,而巴勒斯坦内部分裂让其难以形成合力,这种力量失衡下的停火,注定成为以色列随意撕毁的废纸。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靠武力无法解决冲突,靠违约换不来安全。以色列的“强力打击”或许能换来暂时的军事优势,却会埋下更深的仇恨种子。加沙地带的每一栋废墟、每一条逝去的生命,都在控诉以色列的暴行。国际社会必须摒弃双重标准,正视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强制以色列履行停火协议,解除对加沙的封锁,推动“两国方案”落地。否则,以色列的背信弃义将引发更大范围的冲突,让中东地区永无宁日。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那些犯下战争罪行的人,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接受国际社会的审判与良知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