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的软肋,稀土和美债都算。先说稀土,中国是“稀土王国”,储量占全球40%,

运赛过去 2025-10-28 20:22:13

美国最大的软肋,稀土和美债都算。先说稀土,中国是“稀土王国”,储量占全球40%,全产业链一骑绝尘,是反制美国的王牌。美国强迫乌克兰签矿产协议想获取稀土,但乌稀土储量不明。俄罗斯虽储量排第四,可多在冻土带,开采难,每年产量才2500吨。 说起美国在国际上的那些麻烦事儿,稀土和美债绝对是头两名。咱们先聊聊稀土,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高科技里的命根子,从手机芯片到导弹导航,全靠它撑着。中国在这块儿稳坐头把交椅,全球稀土储量里差不多占了四成,具体到数据,2025年统计显示中国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约4400万吨,全球总储量1.2亿吨左右,这比例没跑儿。光有矿藏还不够,中国把从挖矿到提炼再到成品的全链条都捏得死死的,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里中国就包揽了七成左右,2025年头几个月也没见松动。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别人家要么缺技术,要么缺资金,加工环节污染大、门槛高,中国早几年就砸钱建厂,内蒙古的包头那边矿区就是核心,周边工厂一条龙操作,效率高到让对手望尘莫及。 这对美国来说就是实打实的软肋。美军的高端装备,F-35战机、无人机啥的,里面磁铁、合金全得用稀土,美国本土储量有4500万吨,但开采和加工几乎全卡在中国手里。2025年上半年,美国国防部报告直指供应链风险,稀土进口九成以上来自中国,一断供,军工厂就得停摆。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这些民用领域也一样,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的供应链报告都提到,缺稀土就得减产。特朗普上台后推的“美国制造”计划,花了上百亿补贴本土矿企,但到现在,山口县的Mountain Pass矿区产量才勉强爬到全球一成,加工还得外包给澳洲或马来西亚,成本高、周期长。简单说,美国想脱钩,但稀土这张网太密,扯不断理还乱。 中国手里这张王牌,用起来也稳准狠。2025年4月,北京又出新规,对七种稀土元素加出口管制,镓、锗这些玩意儿直接限额,理由是国家安全。结果呢?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和AMD的库存警报拉响,股价小跌一波。历史上看,2010年中国对日本限供稀土,价格翻倍,日本企业直接跪;现在对美贸易摩擦升级,这招就成了常规武器。不是说中国非得天天甩,但关键时刻一卡脖子,美国的军工和新能源计划就得重写预算。国际能源署的报告直言,全球供应链集中度太高,2025年风险评估里,中国主导的稀土链条被列为头号隐患,美国的“朋友圈”像澳洲、加拿大加起来产量才占全球两成,远水救不了近火。 美国急眼了,就开始四处找替代。2025年4月30日,在基辅的政府大楼,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尤利娅·斯维里登科签了个矿产协议,建立联合投资基金,美方拿五成收益,目标直指乌克兰的钛、锂和稀土资源。协议文本明写,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美企优先开发权,还捆绑乌克兰的重建援助。这事儿听着像双赢,但骨子里美国是想借机撬开东欧的矿藏,减少对华依赖。问题是,乌克兰稀土储量压根儿不明朗,地质勘探数据模糊,战乱几年,实地调查基本停摆。国际矿业数据库里,乌克兰总矿产潜力有,但稀土具体数字没准儿,估计也就几百万吨级别,还得扣掉开采难度。协议签了,基金启动了上亿美元投资,但到10月底,首批勘探队刚进场,钻机转了没几天,就卡在基础设施烂摊子上。专家分析,这协议更多是政治筹码,短期内稀土供应帮不上大忙,美国的军工订单还得等几年。 俄罗斯这边呢,也是个潜在选项,但开采难上加难。俄罗斯稀土储量排全球第四,探明约1000万吨,主要集中在洛沃祖罗矿和西伯利亚的冻土带,寒冷气候加地质复杂,开采成本高到吓人。2025年产量才2600吨左右,和前几年差不多,全球总产量24万吨,这点量杯水车薪。普京政府喊了几年要冲刺,2025年2月又定目标,到2030年产量翻七倍,占全球一成二,还建磁性稀土工业园,瞄准钕、镝这些军用元素。但现实骨感,制裁咬得紧,技术设备进口卡壳,冻土层下钻探一吨矿得烧几吨油,环保压力也大。俄罗斯出口多去中国加工,2025年上半年对美直接供应几乎为零。美国想拉拢俄乌矿产,地缘风险高,短期内指望不上。总的看,稀土这块,美国的多元化努力还在爬坡,2025年白宫的供应链报告承认,脱钩至少得5到10年,期间任何风吹草动都得捏把汗。 再说美债,这另一个大坑。2025年美国国债总额超35万亿美元,中国持有量到7月底降到7307亿美元,是2008年以来最低点。从2月的7840亿一路下滑,7月单月甩卖257亿,背后的逻辑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加上美联储加息,美元资产吸引力弱。中国央行转向欧洲债券和黄金,分散风险。但这持有量还是全球第二,日本第一,英国第三,中国甩手的影响力没减。

0 阅读:6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