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全部倒戈!美、韩芯片巨头集体行动,外媒:限制即将反转 说起芯片领域,近几年中美之间的博弈始终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美国自2018年起便着手对华半导体出口施加限制,最初从设备供应商入手,将光刻机等核心制造设备列为管控重点,试图切断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的路径。2019年,荷兰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被直接纳入管制黑名单,美国商务部更是频繁更新出口规则,将高性能处理器及上下游制造设备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到了2023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加入管制阵营,于3月31日宣布对刻蚀机、化学试剂等23类半导体生产设备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冗长的审查流程导致大量申请被卡壳或驳回。 谁能想到,这场精心布局的封锁链竟从内部开始崩塌。美光科技悄悄重启对华存储芯片供应,三星电子高管在首尔私下承认“中国市场无法替代”。商业世界里,利益永远比政治口号更有分量。这些巨头嘴上喊着安全,手里却忙着数钱。 看看数据吧!中国每年进口芯片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全球没有哪个市场能吞下如此巨大的产能。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报告显示,若全面断供,本土企业年损失将高达830亿美元。资本家可不会为了政客的梦想买单。 日本那套繁琐的许可制度同样形同虚设。东京电子去年对华出口额不降反升,秘密在于那些“特批通道”。所谓的技术铁幕,早就被钻得千疮百孔。就连ASML也连续三个季度向中国交付深紫外光刻机,毕竟谁会和钱过不去?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是催生了中国芯片业的绝地反击。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进入台积电生产线,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良品率追平国际水平。封锁五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反而提升至30%。某些人的算盘,彻底打错了。 现在轮到西方企业着急了。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连续三个月往返华盛顿,游说放松管制。高通更是被曝出通过韩国子公司曲线供货,这些商业暗流比公开声明真实得多。当生存成为首要问题,所谓的联盟不堪一击。 夜幕终将散去。当荷兰光刻机重新停靠上海港,当三星生产线恢复满负荷运转,这场围绕芯片的博弈已然见分晓。用市场规律对抗行政命令,用技术突破回应技术封锁,这才是改写游戏规则的真正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