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看手机、打牌,能让胰岛得到充分休息。 适度运动同样关键,每天散步30分钟、打太极20分钟,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让胰岛不用“拼命工作”就能维持血糖稳定。就像机器长期不用会生锈,胰岛也需要通过运动“激活”功能。 血糖监测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中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不要等到出现明显口渴、多尿、体重下降才去检查, 那时胰岛功能可能已经受损严重。 很多人觉得“血糖不高就没事”,这是另一个误区。有些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已经偏高, 这其实是“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此时干预,胰岛功能完全有机会恢复。 睡前1小时少喝水不影响胰岛判断,中老年人不用为了观察症状刻意多喝或少喝, 正常饮水即可,关键是关注喝水后的感受变化。比如以前喝一杯水就能解渴, 现在需要喝两三杯,这种变化就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轻度口渴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比如减少盐和精制糖的摄入,多吃黄瓜、西红柿等水分足的蔬菜, 不用立刻吃药,先从生活习惯调整入手,多数情况下能改善。 定期体检比单纯观察症状更可靠,这是保护胰岛的重要原则。中老年人不要依赖“喝水感受”判断健康, 体检能直接检测胰岛功能相关指标,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