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马英九的三姐马冰如,在北京一住就是26年,没司机、没保镖、没豪宅,出门靠

阿秋手作 2025-10-28 16:30:18

[微风]马英九的三姐马冰如,在北京一住就是26年,没司机、没保镖、没豪宅,出门靠公交,买菜砍半价,邻居只当她是“台湾来的马阿姨”。可一扒身份——前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亲姐,瞬间比谍战片还刺激:她到底图啥?又躲啥?26年胡同烟火里,藏着一段比政治新闻更真实的“隐身人生”。 马冰如特意选择了一种“去掉身份光环”的生活,她没有住豪宅,身边也没有司机和保镖,所住的小区甚至已经有些老旧,在穿着上,她从来不去追求时髦的款式。 她常说“身份是别人给的,日子是自己过的”,这句话也成了她的人生信条,正是因为这个选择,她才能从显赫的家庭身份中抽离出来,回归到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她的社交圈子也因为这个选择而重新建立,马冰如和邻居们的关系非常好,她会把从台湾带来的凤梨酥分给邻居,邻居们也会回赠自家腌制的酱菜。 这些互动都基于“马阿姨”这个普通身份,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纯粹而温暖,这样的人际环境让她在北京的生活过得比住大房子还要舒心。 摆脱了过去的身份标签后,马冰如并没有选择悠闲度日,而是积极地给自己创造了新的社会角色,1997年,快五十岁的她跟着丈夫赵蜀远因工作调动来到北京,也正是在这里,她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份事业。 马冰如在美国拿到了中文教育学位,凭借着扎实的专业能力,她进入顺义一所国际学校任教,这一教就是十多年,最后还升任了中文部主任,学生们都尊敬地叫她“马校长”。 马冰如教书很有热情,也很有方法,给外国学生讲解《西游记》时,她会用动画片来辅助教学,让这些外国孩子能更直观地理解内容,真正喜欢上中文。 她的善意还不止体现在课堂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和丈夫不仅捐出了自己的积蓄,还在学校里发起了募捐活动。 之后,她把募集到的几十万元善款匿名捐出,建了一所小学,并用父亲马鹤龄的名字命名为“鹤凌爱心小学”。 马冰如这种低调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行动,最终凝聚成了一种超越个人层面的使命感,这份使命感的来源,和她的童年经历以及家族信念紧密相关。 1948年,马冰如出生在长沙,第二年因为时局动荡,她和家人被迫分开,跟着奶奶在湖南衡山的老家生活,那段日子很艰苦,她们只能靠捡废品维持生计,直到1951年,马冰如才到台北和家人团聚。 父亲马鹤龄生前常教育子女“礼义廉耻”并身体力行,曾在1998年为湖南洪灾捐款,他临终的遗言,更是强调不能让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这种“反独促统”的家风深深影响着马冰如,她并非不问政治而是更多在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她常在社区教年轻人做台湾菜,也学着做北京菜,在美食交流中拉近彼此。 2023年,她受马英九基金会委托,联络并组织了37名大陆高校学生赴台交流,她认为两岸年轻人文化喜好相近,交流能消弭隔阂,她常对社区的年轻人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一家人就得常来往”。 马冰如在北京的26年并非“隐身”,而是一种深刻的“在场”,她舍弃了外界赋予的身份光环,却赢得了真实的生活与发自内心的尊重。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马英九三姐赴四川地震灾区 情感丰富眼眶泛泪(图))

0 阅读:4668

评论列表

pi孚

pi孚

15
2025-10-28 22:16

有个窝囊的弟弟不知是悲还是喜。

网络除奸

网络除奸

9
2025-10-28 23:10

从小没把弟弟打好

浪子

浪子

4
2025-10-28 23:35

姐弟长的好像

猜你喜欢

阿秋手作

阿秋手作

一个喜欢手工的业余小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