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结束了在马来西亚的外事日程,在回国之前举办了记

烟雨评社 2025-10-28 16:11:16

10月26日晚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结束了在马来西亚的外事日程,在回国之前举办了记者会。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一次她没有和中方的代表进行会面? 先看高市早苗这次马来西亚之行的核心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巩固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她此行带了不少日本企业代表,重点谈了半导体产业链合作、新能源项目投资,还有 “印太经济框架” 下的合作细节。 比如在与马来西亚总理安华会面时,双方敲定了日本企业在马来西亚建设车用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的计划,还签署了关于锂电池原材料供应的备忘录。 从行程安排来看,日本这次更想聚焦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合作上,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试图强化日本在东南亚产业链中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下,是否安排与中方代表会面,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在核心计划里。 再看近期中日之间的议题氛围,也存在一些需要磨合的地方。比如在半导体领域,日本之前跟随美国出台了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措施,中方随后采取了相关反制措施,双方在这个议题上的分歧还没有完全弥合。另外,在东海海域的渔业资源管理、海洋权益等问题上,近期也有一些摩擦。 如果要安排高层会面,通常需要提前对议题、沟通重点进行充分筹备,确保会面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如果双方在关键议题上还没有达成初步共识,贸然安排会面,反而可能让分歧公开化,这或许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次马来西亚的多边活动中,中方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 “一带一路” 合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中日在东南亚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比如在高铁项目、新能源投资等方面,双方都有各自的合作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在多边场合安排双边会面,也需要考虑到避免让合作议题被竞争氛围干扰。 毕竟,双方如果要深入沟通,更适合在专门的双边会谈场合,比如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外长会谈等,而不是在以东南亚合作为核心的多边行程中仓促见面。 从记者会现场高市早苗的回应来看,她提到 “此次行程聚焦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日之间的沟通渠道一直是畅通的,会通过合适的时机和场合推进双边交流”。这种表述其实也暗示了,不是不进行中日沟通,而是选择更合适的场合。 事实上,中日之间一直保持着多层次的沟通机制,比如外交部门的定期磋商、经济领域的对话机制等,这些机制能确保双方在关键议题上保持沟通,避免误解。 另外,近期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也需要考虑。高市早苗所在的执政党近期面临一些内政压力,比如经济复苏乏力、民生议题的争议等,她此次东南亚之行,更多是为了通过对外合作成果来提振国内支持率,聚焦经济合作议题更符合当前的政治需求。 如果在行程中加入中日会面,可能会引发国内不同政治势力的讨论,反而分散对经济议题的关注,这也是日本政府在安排行程时可能考量的因素。 综合来看,这次高市早苗在马来西亚未与中方代表会面,并非是双方关系出现了大的问题,更多是基于行程目的、议题筹备、场合适配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 中日作为重要的邻居和经济伙伴,保持沟通是必然的,只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确保沟通能真正推动双方在务实领域的合作,化解分歧。后续随着双方在关键议题上的筹备逐渐成熟,相信会有更多的双边互动机会。 中日关系的未来,不取决于中国的态度,而取决于日本的选择。如果东京愿意回到四个政治文件的共识框架,尊重中国的核心关切,那合作仍有空间;但如果执意走极端路线,那中方也绝不会坐视不管。

0 阅读:8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