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结束了在马来西亚的外事日程,在回国之前举办了记者会。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一次她没有和中方的代表进行会面? 10月26号晚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马来西亚开记者会,被问到为啥没和中方代表见面时,说的话挺耐人寻味。 她一边提“可能中方意愿不强”,一边又说自己不想在见特朗普之前先见中国,末了话锋一转,提到月底要去韩国参加APEC峰会,说“存在很多机会”,这话听着像给中方递了个话茬,又有点模棱两可。 要理解她这话里的门道,得先说说高市早苗这个人,作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她从上任起就带着鲜明的保守派标签,之前在一些涉华议题上态度不算温和,但真坐到首相位置上,言行反而收敛了不少。 这不是没原因的,日本现在经济复苏需要外部合作,和中国这个近邻的关系太僵,对谁都没好处。 而她提“不想先见中国再见特朗普”,更像是给国内保守派和右翼势力递个信号,毕竟美国在日本外交里的分量一直不轻,她得平衡好两边的期待。 那中日真能在韩国APEC见上面吗?可能性确实不小,对中方来说,现在需要稳固周边环境,和日本保持沟通,能减少不少区域合作里的阻力,毕竟两国在经贸、环保这些领域还有不少可聊的。 高市早苗这边,上任后还没和中方高层正式会面,APEC 本身就是个合适的场合,既能打破僵局,又不用太刻意,符合她一直以来“克制”的风格。 这让人想起之前安倍晋三的“冷脸”往事,当年安倍在一些国际场合见中方代表时,刻意收敛起笑容,甚至显得有点冷淡,事后不少分析说,他就是为了安抚国内那些对中国态度强硬的势力,怕被人说“对华软弱”。 高市早苗现在面临的情况和安倍有点像,要是见面时笑得太亲切,国内保守派说不定会跳出来批评她“没立场”,所以她大概率会端着点,哪怕心里清楚合作的重要性,表面上也得绷着,重演“冷脸”一幕不是没可能。 这种“表面冷淡、背后务实”的操作,在国家间的互动里不算新鲜。 毕竟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被盯着,既要考虑实际利益,又得照顾国内的政治情绪,有时候不得不做些“姿态管理”。 但不管见面时是冷是热,关键还是看之后能不能拿出实在的合作举措。 外交场上的表情或许会变,但合作共赢的底色不会变,毕竟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靠实打实的利益和诚意来支撑,而不是靠脸上的笑容或者冷淡来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