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因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中资企业,被各路媒体围堵

亨克孤独 2025-10-28 15:16:37

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布鲁塞尔欧盟峰会上,因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中资企业,被各路媒体围堵,场面急转直下。   他嘴里还在重复那句“不是针对中国”,现场气氛紧张,很多记者嗅出不对劲。他还说是因为安世CEO管理不善,这个解释放在西方国家身上,有点滑稽吧?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去年营收刚飙到147亿元,给荷兰国库缴了1.3亿欧元税收。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要到2025年9月29日,当天美国商务部更新实体清单,把中资控股的海外子公司也纳入管制范围。   第二天,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曼斯就援引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和运营权,还暂停了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把闻泰科技99%的股权托管给荷兰本地公司,只留1股象征性股份。整个过程没有提前通知中方,法院也没要求荷兰政府提供具体证据。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恩智浦的标准产品部门,2017年独立时负债累累,市场份额不起眼。2018年中国闻泰科技斥资36亿美元收购后,注入资金还清债务,把70%的产能迁到中国东莞,封装测试业务也高度依赖中国工厂。   到2024年,安世半导体扭亏为盈,全球功率半导体排名第三,车规级芯片排名第二,欧洲车企像大众、宝马、奥迪的汽车电气系统都离不开它生产的二极管、三极管。   荷兰政府声称接管是为了“国家安全”,防止知识产权外流到中国,但真实意图耐人寻味。美国早在2024年底就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6月又要求荷兰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CEO。   荷兰法院文件显示,美国官员明确表示,若要让安世半导体获得实体清单豁免,必须调整治理结构。这说明荷兰的行动本质上是配合美国的对华科技遏制政策,“管理不善”只是借口。   中国的反制迅速而有力,2025年10月4日,商务部宣布对安世中国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禁止成品芯片出境。安世中国工厂占地86万平方英尺的组装线停摆,欧洲车企的供应链顿时陷入危机。博世集团10月24日警告,生产面临风险,供应链中断可能波及全球。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宣布恢复对国内分销商的芯片销售,但出口禁令仍在,欧洲车企只能干瞪眼。   更让荷兰意想不到的是,安世中国迅速调整了运营策略。他们改用人民币结算,放弃使用SWIFT系统,转而采用中国的CIPS系统,还把欧洲的ERP系统换成国产软件。东莞工厂通过拉通本土供应链,订单交付率很快恢复到95%以上。而荷兰接管的安世总部成了空架子,核心产能和市场都在中国手里。   这场风波对欧洲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宝马单月损失超过10亿欧元,大众的芯片库存只能维持三周,16家车企联名警告可能停产。欧盟不得不放低姿态,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紧急致电中国商务部,希望缓和局势。但中方态度明确,要求荷兰妥善解决问题,否则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荷兰的行为也引发了欧盟内部的分歧,德国经济部长舒尔茨支持荷兰的决定,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等官员则批评这是政治化操作,损害了欧盟的商业信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暗示荷兰的行动可能违反欧盟竞争法和内部市场规则,将启动审查程序。   从长远来看,荷兰的做法得不偿失。安世半导体事件暴露了欧盟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脆弱性,也让欧洲企业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国政策的风险。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供应链自主化等措施,展示了在关键领域的话语权。正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的那样,如果争端无法解决,欧洲汽车工业可能面临类似于2021年芯片短缺危机的困境。   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峰会上的尴尬处境,是这场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打压中国企业,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相互依赖。安世半导体的案例表明,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单边行动,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未来,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自由贸易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欧盟面临的重大挑战。   来源:观察者网【荷兰首相称安世事件不是针对中国】  

0 阅读:143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