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李蕙仙擅自做主,把一名丫鬟许配给梁启超做妾。洞房之时,梁启超对丫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你嫁给我,我不会给你任何名分,咱们的孩子也不能叫你娘。你能接受吗?”丫鬟点点头。 梁启超本是清末维新派的中坚力量,早年他就中举,跟着康有为搞变法,1895年办时务学堂,教出一堆后辈。 戊戌政变失败,他流亡日本,办《清议报》骂清廷,影响了无数海外华侨。回国后,他推君主立宪,写文章办报纸,成了启蒙思想的旗手。 可私下里,他家事乱成一锅粥。 娶李蕙仙是1891年的事,那年他才19岁,她比他大几岁,是维新派李端棻的堂妹。两人本是政治联姻,李端棻看中梁的才华,硬撮合的。李蕙仙出身官宦,读过书,嫁过来后帮丈夫抄稿子,管家务,还办女学堂,当了中国第一个女校长。 她身体弱,生三个儿子都费劲,长子梁思成从小体虚,差点没养活。 王桂荃爸妈早亡,她被卖给人贩子,辗转到湖南李家做丫鬟。那时她才十几岁,干的都是粗活,喂鸡洗衣,起早贪黑。 1891年李蕙仙出嫁,她被挑中当陪嫁,跟着进了梁家。身份没变,还是下人,在厨房生火端茶,伺候主子。跟李蕙仙处得像姐妹,她俩年纪差不多,王桂荃学着识几个字,日子勉强过得去。 李蕙仙和梁启超结婚十多年,儿子们体弱多病,梁启超又在外头认识了何蕙珍,那女人会外语,俩人通信频繁。李蕙仙从信里看出来了,心生芥蒂。她知道丈夫信一夫一妻,可家业后继无人啊。干脆一咬牙,挑了王桂荃做妾,不等梁启超点头,就张罗起来了。 梁启超气炸了,他一生宣传新政,纳妾这旧习气哪能沾?可李蕙仙软磨硬泡,说是为家计,他拗不过,只好同意。但条件苛刻:没名分,孩子不能叫娘。王桂荃出身低,自知没资格挑三拣四,加上李蕙仙待她不薄,她就应了。 纳妾后,王桂荃接手家务,生了六个孩子,总共梁家九个儿女,全都出息了。 梁思成是长子,清华毕业,去美国留学,当建筑学家,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还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哈佛毕业,搞考古,挖殷墟,开了中国近代考古风气。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当炮兵军官。四子思达,南开大学毕业,在中国银行干活,还写了《中国近代经济史》。女儿思庄留学英国,专攻文学。其他几个,思懿从医,思礼搞火箭控制,1950年代建厂。 这些孩子成功,离不开王桂荃的管教。 她李蕙仙1919年先走,梁启超1929年也去了,她一个人拉扯后辈,教他们读书,寄学费,缝衣服。 梁启超的遗产是思想,王桂荃的遗产是血脉延续。可这俩遗产,中间隔着多少不公? 历史书里,梁启超是英雄,李蕙仙是贤内助,王桂荃呢?多是小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