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中方推迟了稀土出口管制一年,并将大量采购美国大豆;美方不再考虑额外加征100%关税? 简单说几句吧: 目前德媒、英媒和俄媒都在提贝森特放出的消息,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门道 —— 所谓 “中方推迟稀土管制”“美方放弃加征关税”,本质是美国从 “实力地位” 的迷梦中醒了一半,却还想装体面的遮羞布,尤其那句只提 “推迟” 不提 “取消”,把焦虑写得明明白白。 要弄明白这种耐人寻味的态度背后藏着什么,先得从美国最犯怵的稀土依赖说起,毕竟这可是能卡住他们军工脖子的关键。 稀土这东西被称作 “工业维生素”,小到手机芯片,大到 F-35 战斗机、宙斯盾驱逐舰全离不了,1 架 F-35 要 0.4 吨稀土,1 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要 4 吨之多 —— 想想看,美国每年要造多少架战机、多少艘潜艇?这些装备的 “口粮” 几乎全靠中国。 美国副防长早年就曾惊呼,本国稀土供应 “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全球超九成的稀土加工产能都攥在我们手里,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夸张话。 更要命的是,美国自己的稀土产业早就垮了,上世纪还能自给自足,后来在价格竞争里输给中国,现在连商业化的矿山和冶炼基地都没有,唯一的巨头 MP Materials 折腾了好几年,连分离重稀土的时间表都给不出。 特朗普几年前就签了行政令要搞本土产能,又是动国防生产法又是找深海采矿,结果至今没见起色,反而只能靠压迫乌克兰、盯着格陵兰岛的稀土矿来解馋,活像个没了补给的士兵只能到处蹭粮。 现在美国军工企业的稀土库存只剩三个月,台积电美国工厂更惨,库存只够撑 30 天,一旦断供连产能都要瘫痪 —— 这种时候,美国哪敢谈 “取消管制”?能求来 “推迟一年” 已经是烧高香,毕竟一年时间顶多够他们拆东补西,从盟友那凑点库存,根本建不起替代供应链,要是真取消了,下次再想谈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稀土依赖让美国在战略资源上没了底气,而关税这张牌,美国自己早就打不动了,现在放弃额外加征 100% 关税,纯粹是被通胀逼得没辙了。 以前美国总喊 “贸易伙伴承担成本”,可事实早就打了脸,高盛的数据早算得清清楚楚,截至今年 6 月,美国消费者已经承担了 22% 的关税成本,预计到年底这个比例会飙升到 67%,几乎所有成本最后都要落到老百姓头上 —— 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年要多掏 2400 美元,这可是耶鲁大学实打实算出来的数,不是随口编的。 服装、鞋类价格可能涨三成以上,商家不敢直接涨价就搞 “隐性提价”,比如衣服料子变薄点、鞋子码数缩点水,沃尔玛 CEO 都公开抱怨关税成本 “每周都在涨”,根本扛不住。 要知道现在美国核心 PCE 通胀都涨到 2.9% 了,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更是创下三年新高,这时候再加征 100% 关税,老百姓的钱包就要被彻底掏空,到时候上街抗议的可就不只是零售商和农民了。 以前美国还能拿 “国家安全” 当幌子糊弄人,现在连自己的票仓都快保不住了,所谓 “放弃加征” 不过是认怂的借口,总不能真把老百姓逼到对立面去吧? 在稀土和关税之外,大豆贸易里的利益绑定,更能看出美国态度的软化不是偶然。 中方采购美国大豆,压根不是什么 “让步”,而是精准的利益绑定 —— 美国大豆出口的半壁江山都靠中国,2024 年美国大豆出口 245 亿美元,其中 128 亿是卖给我们的,相当于每两颗大豆就有一颗运到中国,这可不是小数目。 今年 5 月我们一停止采购,美国就慌了神,市场预测要是年底前没订单,损失可能高达 1600 万吨,这些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美国农民可要哭了。 要知道美国农民可是共和党的票仓,大豆卖不出去,川普也得头疼,总不能看着自己的支持者亏本吧?但这采购是相互的,我们需要大豆榨油、做饲料,满足国内的民生需求,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救急,本质是互利共赢,跟稀土管制的 “推迟” 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方心里门儿清,要是逼得太紧,别说稀土管制恢复,大豆订单也可能泡汤,到时候一边是军工断粮,一边是农民抗议,这种两头承压的滋味,可比当年喊 “从实力地位出发” 难受多了,现在能求来 “推迟” 和 “不加征关税”,已经是能拿到的最好结果了。 说到底,美国现在的态度转变就是现实逼出来的。 以前总以为靠技术和霸权就能拿捏别人,结果把自己的产业根基搞成了对中国的依赖 —— 稀土没了中国供应造不了武器,关税加得太狠通胀压不住,大豆卖不出去农民要造反,哪一样都不是小事。 所谓 “推迟管控” 的请求,说白了就是想争取点喘息时间,看看能不能在这一年里找到稀土的替代来源,或者把通胀压下去,但主动权早不在他们手里了。 毕竟 “推迟” 不是 “取消”,一年后该有的管制还是会来,美国要是还建不起替代供应链,还压不住国内的通胀,到时候恐怕就得换更卑微的姿势来谈了,总不能真跟自己的军工和农民过不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