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买英伟达高端芯片,必须层层审批、签字担责,还得证明国内没替代品。明摆着在

鉴清评趣 2025-10-28 12:44:11

国内企业买英伟达高端芯片,必须层层审批、签字担责,还得证明国内没替代品。明摆着在推国产芯片。 2022年10月,美国政府一纸《出口管理条例》将英伟达A100、H100等高端AI芯片列入对华禁售清单。这家占据中国AI训练芯片市场95%份额的巨头,不得不紧急推出“阉割版”A800、H800芯片,试图维持市场。 但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再次收紧政策,连“特供版”也被纳入禁售范围。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更直接叫停H20芯片对华销售,彻底切断英伟达在华高端芯片通道。 这场封锁战的效果立竿见影。IDC数据显示,英伟达在中国AI加速卡市场的份额从2022年的超95%暴跌至2025年的0%。 更戏剧性的是,即便在黄仁勋游说下恢复H20出口,这款芯片很快陷入安全争议——国家网信办7月31日约谈英伟达,指出其芯片存在漏洞后门风险。 尽管英伟达否认,但国内企业采购意愿已大幅下降。某数据中心运营商直言:“继续用H20在当前环境下显得不合时宜。” 政策层面的反制措施同步升级。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出台稀土新规:任何企业若想用中国稀土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先进芯片,或制造相关设备,必须逐案审批。 这一招直击要害——全球70%稀土矿、85%精炼稀土来自中国,英伟达GPU服务器、数据中心所需的钕、铽等关键材料,均依赖中国供应。有分析指出,若中国收紧稀土出口,英伟达50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计划可能沦为纸上谈兵。 在这场“卡脖子”与“反卡脖子”的较量中,国产芯片迎来突围窗口期。华为昇腾910B芯片已进入国内互联网厂商大型AI模型训练环节,其集群扩展能力虽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在政务、安防等特定场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寒武纪思元590芯片在视觉、语言大模型场景中性能接近英伟达A100的80%,与智象未来、百川智能等头部算法公司合作,为搜索、广告推荐系统提供算力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正通过开源架构、联合研发等方式构建生态壁垒——龙芯开放LoongArch架构吸引开发者,寒武纪完成39.85亿元定增用于软件生态优化,华为推出“昇腾+鸿蒙”全栈解决方案。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产芯片替代进程加速。2025年三季度,寒武纪营收同比增长1332%,净利润首次转正;华为昇腾在国内AI加速卡市场占比预计突破25%;海光信息、壁仞科技等企业合计占比超15%。 国家大基金二期向AI芯片倾斜,目标2025年实现7纳米量产、5纳米突破。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清晰信号:中国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突围”。 当然,差距依然存在。英伟达H100的FP16算力达1979TFLOPS,是昇腾910B的5.2倍;其NVLink技术实现900GB/s卡间互联带宽,千卡集群训练效率超90%,而昇腾的对应指标仅为200GB/s和30%。 更关键的是,CUDA生态经过20年积累,覆盖全球400万开发者、5.6万开源项目,迁移至国产平台需重构70%代码,成本相当于三个程序员年薪。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场算力战争的胜负,取决于能否在3纳米工艺、Chiplet封装、全栈工具链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 从稀土管制到采购审批,从技术封锁到生态构建,中美科技博弈已进入深水区。当国产芯片从“勉强能用”走向“好用”,当政策工具从“被动应对”升级为“主动塑造”,一个疑问浮现:这场博弈的终点,是零和对抗还是共生进化? 或许正如某芯片企业负责人所说:“竞争不是为了消灭对手,而是为了逼出更好的自己。”对于这场正在改写全球科技格局的较量,你更看好哪一方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