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大学生,一个人,交了六个人的住宿费,住进了一间空荡荡的六人间。 一年一万八。 就为了图个清静,能“正常社交”。 我直接愣住了。想当年我们上大学,一个宿舍塞四个人、六个人,甚至八个人。为抢厕所打过架,为谁没倒垃圾冷战过,也半夜三更挤在一张床上聊过八卦和未来。 那种乱糟糟、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才是宿舍啊。 她倒好,直接用钱,给自己买了个“真空包装”。 很多人在质疑这事的真假,说学校不可能同意,说这是什么野鸡大学为了创收。 嗨,其实真假重要吗? 重要的是,这件事本身就像个寓言。 我们这一代人,拼死拼活想融入集体。现在的小孩,已经开始有底气用钱,给自己买一张“离群索居”的入场券了。 她以为她买的是自由和空间。 但大学宿舍那几年,真正免费又真正无价的,恰恰是那份躲不开的麻烦、磨合和亲密。 不知道她夜深人静,看着另外五张空荡荡的床铺时,会不会觉得,这一万八买来的清静,有点太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