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巴勒斯坦颁布总统令! 2025年10月26号,89岁的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签了个命令,说要是他干不动了,议会又开不了会,就让侯赛因·谢赫先顶着,这命令当天就生效了,不是光说说而已。 能被89岁的阿巴斯挑中当“接班人”,侯赛因·谢赫绝不是普通角色。这位64岁的老人,从约旦河西岸拉姆安拉的街巷里走出来,人生上半场几乎是巴勒斯坦民族抗争史的缩影——上世纪70年代末,二十出头的他因参与民族运动被以色列逮捕,一坐牢就是11年。 谁能想到,这11年的铁窗生涯,反倒成了他后来政治生涯的“意外资本”。在监狱里,他没闲着,硬是把希伯来语练得比不少本地人还流利,还摸清了以色列的社会运作逻辑。多年后他跟人说:“当时学语言不是为了讨好谁,是想知道对手到底在想什么。” 这份通透,让他后来成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协调民事事务的核心人物,小到巴勒斯坦人进以色列的工作许可,大到医疗物资跨境运输,都得经他的手协调。 出狱后他一头扎进法塔赫,从基层干事做到巴解组织执委会秘书长,一步步成了阿巴斯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今年4月,阿巴斯特意新设副总统职位给他,当时就有人说这是“铺路”,如今这道总统令,算是把窗户纸彻底捅破了。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摆着两样东西:一本翻旧的《巴勒斯坦基本法》,还有一沓写满批注的加沙地图——前者是他处理权力交接的依据,后者藏着他最棘手的挑战。 阿巴斯选他,说白了是选了个“能扛事”的务实派。执掌巴勒斯坦近20年,阿巴斯身边不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但这些人大多跟以色列“话不投机”,更别说争取西方援助。谢赫不一样,他既能代表阿巴斯去开罗跟哈马斯谈停火,转头又能和以色列官员坐下来聊人道主义物资配送,这种“两头能搭话”的能力,在当下的巴勒斯坦太稀缺了。国际社会盼着有人能牵头加沙战后治理,谢赫的存在,刚好给了外界一个“可对接”的目标,这也是阿巴斯急于把他推到台前的私心——用一个稳定的接班框架,换国际社会对巴民族权力机构的认可。 可谢赫的位置并不好坐。国内骂声就没断过,有人说他“跟以色列走得太近”,是“妥协派”;法塔赫内部也有不服气的元老,觉得他“靠亲信身份上位”。更要命的是哈马斯,他们根本不承认巴解组织的领导权,谢赫几天前刚带队去开罗谈停火,哈马斯代表连手都没跟他握,转头就公开说“加沙治理轮不到外人插手”。 阿巴斯的总统令看似把权力交了出去,实则把一堆难题丢给了谢赫。90天的临时任期里,他既要稳住法塔赫内部,又要哄着哈马斯坐下来谈团结,还得跟以色列、美国掰扯加沙重建的资金和主导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早放了话,“反对巴民族权力机构碰加沙治理”,这等于直接堵死了他最想做的事。 说到底,这道总统令更像阿巴斯的“应急补丁”,补得了一时的权力真空,补不了巴勒斯坦的深层裂痕。谢赫能不能扛住?靠他那点“务实”和阿巴斯的余威够不够?这些问题,比总统令上的文字沉重多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