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汪小菲招待馆长的视频, 我姨叹了口气,对我说, 汪小菲这人哪都好,除了一点,那就是他真的跟他妈合不来! 你看汪小菲招待馆长,安排得当,说话和气耐心,给馆长做的介绍也是幽默有趣,一看就是大大咧咧,但是又是用了心的!看完视频,真的觉得汪小菲是个很好的人! 可是再一看他跟他妈交流,真是说不上三句话就炸毛,时不时还来几句脏话,甩个脸子! 这事儿真不是“脾气差”那么简单,汪小菲对别人的周到和对张兰的炸毛,根本是两种环境里的两种状态。对馆长的耐心,藏着他想被认可的心思——在外面,他是企业家,是能独当一面的东道主,不用被人当“没长大的孩子”管着,自然能沉下心来顾及别人的感受。可面对张兰,他这辈子都没逃过“儿子”这个标签,连呼吸都带着被束缚的憋闷。 谁忘了张兰当年是怎么拼出来的?早年间带着汪小菲从加拿大回国,摆地摊、开餐馆,俏江南最火的时候,她是京城餐饮圈说一不二的女强人,连“京城四少”的名头,最初也是跟着俏江南的光环来的。可强势的妈妈,往往养不出舒展的孩子。汪小菲小时候跟着张兰颠沛,长大后刚想在生意上施展拳脚,俏江南却因资本运作出了岔子,张兰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他身上,嘴上挂着“妈都是为你好”,手里却没松过掌控的劲儿。 就说后来汪小菲做麻六记,张兰直播带货把“儿子的品牌”挂在嘴边,直播间里细数他的优缺点,连他和大S的婚姻琐事都拿来当谈资。换谁能忍?汪小菲不止一次在采访里说“想有自己的空间”,可张兰的爱太“满”了,满到溢出来变成了束缚——他想按自己的思路做产品,张兰要插手选品;他想低调处理家事,张兰在直播间里说得人尽皆知;他想证明自己不是“靠妈”,可所有人提起他,第一反应还是“张兰的儿子”。 这种窒息感,攒多了就成了“说三句就炸”的导火索。汪小菲招待馆长时,能感受到被尊重、被平等对待,对方看他是“汪总”,不是“张兰的儿子”;可面对张兰,他永远是那个需要被指点、被安排的孩子,哪怕他已经四十多岁,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孩子,张兰还是会下意识地否定他的想法,念叨“你不行,听我的”。一次两次能忍,几十年下来,再好的脾气也磨没了,脏话和甩脸子,不过是想挣脱掌控的笨拙反抗。 汪小菲的性格里,藏着太多张兰的影子,又藏着太多想逃离的叛逆。他像张兰一样好强,想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可又没张兰那样“刀枪不入”的心脏,遇到压力就容易急躁;他渴望被理解,可最该理解他的妈妈,却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就像麻六记刚火的时候,张兰在直播间里教他怎么运营,他嘴上没反驳,转头就按自己的思路调整,这种“暗戳戳的对抗”,早就成了母子俩的常态。 其实很多人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家的影子——强势的父母总觉得“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桥多”,想把孩子护在羽翼下,却忘了孩子也想自己飞;想独立的孩子总觉得“你不懂现在的世界”,想挣脱束缚,却又摆脱不了血缘里的牵绊。汪小菲对别人的温和,是因为在外面他能做自己;对张兰的炸毛,是因为在妈妈面前,他永远做不成“完整的自己”。 他不是不好,只是被“张兰儿子”的标签压得太久,连亲近都变成了相互消耗。张兰也不是不爱,只是强势了一辈子,忘了怎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关心。这场母子间的“拉锯战”,没有赢家,只有彼此的委屈和不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