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准备大开杀戒,但村里的312名村民却不甘坐以待毙,

蕊蕊聊过去 2025-10-28 01:17:16

1941年,日军包围渊子崖村,准备大开杀戒,但村里的312名村民却不甘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联手,一起血战1000多名日军,打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园保卫战,最终,121头鬼子被击杀! 1941年冬,沂蒙山里雾气还没散开,一千多日伪军就围住了渊子崖这个小村子。村里三百多名老百姓,手里就几杆土枪土炮,面对铁桶般的包围圈,他们会怎么选?是跪地求饶,还是拼上命守住家门? 渊子崖村在山东莒南县板泉镇,地势天然像个堡垒,三面陡崖围着,村子建在高地上,下面是沭河水流。早年间,村民为防土匪,围村筑了五米高的土墙,挖了两米深的壕沟,沟里还埋荆棘。墙上垛口能藏人,里面备了几门土炮,用铁管泥巴糊的,能打石弹。这些玩意儿本是为过日子准备的,谁想日军一来,全派上用场了。村里三百多户,男的种地,女的织布,老少守家,平日里哪见过大阵仗。抗日战争打到相持阶段,沂蒙山区成了根据地,八路军在附近活动,日伪军老惦记着扫荡,烧村抢粮,杀人不眨眼。 那伪军头子梁化轩,本是当地人,投了日本人,专干敲诈勒索的勾当。他带一百五十号伪军,12月20日凌晨摸到村口,想偷袭得手,抢点粮食过冬。枪声一响,村自卫队就顶上去了,靠土墙还击,撵走了这帮家伙。梁化轩咽不下这口气,赶紧给日军通风报信,说村里有八路军窝着。日军“铁壁合围”部队正闲不住,一千多号人马,加上两百伪军,从东南北三面山头压过来。日军带机枪火炮,伪军扛步枪,汉奸在前带路,直奔村子要一锅端。他们的算盘打得响:小村子一围,吓唬两下就破了,杀光抗日分子,立威震慑周边。可他们低估了老百姓的骨气。 村里三百一十二口人,男女老少全动员起来。村长林凡带头,组织自卫队守墙头。武器少得可怜,几杆老汉阳步枪,几门土炮,其余的就农家家伙:锄头铁叉大刀长矛。妇女孩子管后勤,煮饭送水搬石头。日军围上来,先是机枪扫墙,炮弹砸村口,土墙崩了几个口子,村舍着火,烟熏得人睁不开眼。村民们分成小组,轮流上阵,土炮一轰,石弹砸进敌群,炸翻一片。没枪的扔石头滚木,壕沟边上荆棘扎人,敌军过不去。日伪军冲了几轮,每次都碰上硬钉子,尸体堆在崖下,血水渗进冻土。 中午了,日军调兵遣将,火炮轰得更猛,村里房子塌了不少,焦土味儿直冲鼻子。村民咬牙顶着,妇女端热汤上前线,孩子背水灭火。林凡腿上中弹,还在指挥人填壕沟。下午,敌军扔手榴弹,炸得壕沟坑坑洼洼,碎石飞溅。村民用湿布裹炮口,继续发炮反击,一炮下去,敌炮位哑火了。入夜,月黑风高,日军见硬来不行,就放毒气弹,绿雾飘进村子,呛得人咳嗽上气不接下气。没面具,大家撕布蘸水堵嘴,后面人接着上。毒烟散了,日伪军又冲,村民近身拼,铁叉大刀招呼上去,来一个撂一个。 这场仗打了一天一夜,村里人层层堵截,守住每一个墙垛。日伪军装备再好,训练再足,也挡不住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他们本想速战速决,结果指挥官死在村口,一百二十一名日伪军留在了崖下。村子伤亡惨重,一百四十七人没了,房屋烧成废墟,家当散一地。可没人低头,没人跑路,这口气咽不下去。八路军很快就赶到,帮着收尸重建,周边村子听了,全炸了锅,更多人加入抗日队伍。 渊子崖保卫战不是孤立的,它震动了整个沂蒙,粉碎了日伪军速灭根据地的妄想。村子虽毁了,但精神传开了,被叫作“中华抗日第一村”。这事儿告诉我们,老百姓不是软柿子,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就是钢铁长城。日寇再凶,碰上这种全民抗战,早晚得栽跟头。想想看,那时候条件多苦,三百多人对一千多武装敌军,靠的就是一腔热血和齐心协力。 回过头,这场仗的深意不光在数字上。日伪军围村是侵略本性,村民反击是民族脊梁。梁化轩那种汉奸,投敌卖国,落得个臭名,历史不会饶他。渊子崖的教训是,抗日靠大家,靠根据地军民一家亲。战后,村子慢慢恢复,烈士墓立起来,故事一代代传。今天我们讲它,不是忆苦思甜,而是提醒自己,和平来之不易,得珍惜,得奋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