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885年左宗棠去世,慈禧闻讯,连忙翻阅左宗棠临终前上的奏折,脸色大变,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28 01:15:21

[太阳]1885年左宗棠去世,慈禧闻讯,连忙翻阅左宗棠临终前上的奏折,脸色大变,下旨:“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参考资料:2025-10-15 中国网文化——1885年,74岁的左宗棠病逝,慈禧太后看了他临终前上呈的奏折后脸色大变,立即下旨: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一个人的离去,有时不是结束,反而是撬动历史的那个支点,1885年,当74岁的左宗棠在福州溘然长逝,许多人才真正看清他到底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最后一封遗折,据说让慈禧太后当场脸色大变,这位晚清最坚硬的铁骨,在生命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的不是自家后事,而是国家安危。 奏折里,他血泪陈词,越南战事关乎国运强弱,若不能振奋国威,自己将“死不瞑目”,这份“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的决绝,终于冲破了朝堂的犹豫。 其实,关于设立台湾省的议案,左宗棠生前已力争多次,但高层总是顾虑重重,迟迟未决。 然而,当这份临终请求摆在案头,伴随着法军舰队正觊觎台湾的警报,一切都变了,左宗棠的死,让一道酝酿已久的旨意迅速颁下:批准设立台湾省,既是告慰忠魂,更是迫在眉睫的国防部署。 有意思的是,当噩耗传遍福州,全城家家户户的灯笼都蒙上白纱,一片肃穆之时,远在海外的对手们却如释重负。 法国人尤其松了一口气,他们正秘密集结战舰,盘算着进攻台湾,而左宗那句“渡海杀贼”的备战命令,是他们最大的心理阴影,现在,这个障碍自己消失了。 俄国人同样感到庆幸,他们忘不了那个曾用车拉着棺材出征,硬生生从他们手里夺回新疆、赶走伊犁驻军的“硬骨头”,清廷里最不好惹的强硬派,终于不在了。 国内的悲恸与国外的庆幸,形成了最强烈的反差,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最硬的盾牌。 但如果只把他看作“晚清最后的战神”,那就太局限了,在中法战争前线,面对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几乎全灭的惨状,他痛心疾首。 他看得很清楚,问题不是兵力,而是装备的代差和海防的脆弱,他曾多次请求朝廷拨款建造新战舰,却始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这恰恰印证了他早年的远见,这位被《新闻周刊》评为“千年全球40位智慧名人”之一、排名甚至在莎士比亚之前的人物,他的智慧绝不止于战场。 他亲手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甘肃机器局,正是他“实业救国、教育强国”理念的实践,他一手抓军事,另一手早就伸向了决定国家未来的工业现代化。 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带着未能击退强敌、振兴国威的遗憾离去,但他的离去,却意外催生了他生前力争的变革,他的威名,在他身后依然震慑着宵小,这或许是他留给这个国家,最复杂也最深远的一份遗产。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