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林风眠母亲被族人抓去“沉塘”,年仅7岁的他抓起菜刀就冲向了人群,大声怒吼道:“放开我妈,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出生在广东梅县葛公岭村,那地方现在叫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白宫村。家里是石匠家庭,父亲林玉龙做石料生意,还画些画,祖父也帮着加工石制品。林风眠出生时身体瘦弱,接生婆拍打他才哭出声。母亲抱紧他,不让家人扔掉。满月时没人办仪式,村里人觉得他活不久。母亲给他起名林凤鸣,后来改成林风眠。他慢慢长大,没生啥病,身体比村里其他孩子壮实。父亲教他画画,从小接触中国传统画。他五岁开始练笔,表现出天赋。家里石料生意做牲口槽啥的,他小时候帮手搬石块,活儿累还危险,工具锋利容易伤人。后来他不干这些了。闲下来就在村里转悠,到村边染坊看工人拉车运染好布匹。他对那些鲜艳颜色感兴趣,收集剩染料抹在旧衣服上。染坊工人认识他,让他近距离看染色过程。1907年前他进立本小学念书。村里生活简单,他接触民间艺术,像瓷器图案和石刻。父亲画作影响他,对色彩线条有兴趣。他偶尔模仿画松树鹤鸟。家庭条件一般,石料生意养家。他继续逛村周边,染坊成常去地。 林风眠在染坊玩时,村里敲起锣鼓。他循声看去,村长和有威望村民架着母亲往池塘走。母亲手被绑,村民围成圈持棍棒。他上前问,村人推开他,说母亲违反村规,不守妇道。母亲是被拐卖到村的,不愿待这儿。几个月前她在染坊遇识字工人,两人联系计划逃。村人发现,夜里抓她,还没走成。村民不管缘由,按旧习沉塘办。林风眠七岁,听到后跑回家,厨房桌上有小菜刀,他抓起就冲回人群,对大人喊谁动母亲就砍谁。村民不愿纠缠,放开母亲。事件后母亲当年消失,不知去向。 林风眠大些后带家中钱外出求学。先到梅州中学,成绩好。1918年去上海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9年用200大洋赴法国留学。先在迪戎美术学院念,后转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他跟老师费尔南·科尔蒙学油画。1922年他的油画《秋》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1923年去柏林游学,看博物馆,观察欧洲艺术品。国外他专注绘画,色彩用得生动,老师赞他技艺会超自己。他决定一生画画。 1926年林风眠回国,任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学校学生练素描,他巡视指导。1928年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任院长。院里教室挂学生作品,他教中西绘画融合。1938年他辞职。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住七年,租简陋房继续画。1943年在上海办个展,画作摆展厅。被日伪当局抓,关半年后放。放后回上海,靠卖画过日子。 林风眠的作品融合中西风格,色彩鲜活。他办学校时推动艺术教育改革,引进西方技法结合中国传统。早年接触染坊颜色影响他用色大胆。留学时学印象派和野兽派,回国后试着把这些融入国画。像用墨和水彩混,创造新效果。他的学生多成名画家,他影响一代人。作品多描绘人物风景,线条流畅。抗日时期许多画毁于战火。他坚持创作,不为钱愁但总忆母亲。 林风眠1977年赴香港探亲,带行李登船。1979年定居香港,继续画。家中画室堆颜料画笔,每天作画。1991年8月12日逝世于香港,手握母亲用过木梳。他一生经历动荡,艺术贡献大,推动中西融合。早年母亲事件让他早熟,影响他性格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