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吨大豆烂港!巴西赌中国离不开它,却忘了中国早握3张王牌。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现在圣保罗港那堆得跟小山似的大豆还没清完,每天还有120万美元的滞港费跟流水般往外淌,巴西粮商怕是肠子都悔青了。 之所以落得这个结局,其实就是他们飘了,见今年1到9月中国从巴西进口了5210万吨大豆,占比高达80%,9月更是冲到93%,就真以为中国离了他们的豆子活不了,愣是把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抬到650美元,比美国大豆贵出近70美元,还大言不惭说要“补回三年利润”。 结果中国买家反手就是一记重拳,直接给他们上了堂“谁才是真老板”的课。 巴西敢这么赌,无非是踩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窗口期,瞅着中国9月暂停美国大豆进口,当月从美进口量降到零,就觉得自己能坐地起价。 可他们忘了,中国早不是十几年前那个任人拿捏的国家了,手里攥着的三张王牌,随便一张都能戳破他们的幻想。 第一张就是我们布局多年的“多元进口网”,巴西10月初刚把价格抬到四年新高,中粮、益海嘉里这些企业48小时内,就把130万吨订单转给了阿根廷。 人家阿根廷正好9月22日宣布取消26%的大豆出口税,每吨直接让利超50美元,到岸价比巴西低70美元,还特意开了“绿色通道”,检验时间从7天压到3天,货轮都提前调好了,“款到即装船”效率高得很。 不光阿根廷,乌拉圭近30%的大豆出口都被我们包了,俄罗斯远东的新季大豆每月也能稳定供20万吨,乌克兰的豆子走中欧班列,20天就能到内陆加工厂,这“多点开花”的供应格局,早把单一依赖的风险堵死了。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之前还预测对华出口破1.1亿吨,现在只能哑巴吃黄连,悄悄下调预期。 第二张王牌是压舱石一样的战略储备,这可是咱的底气所在。 中储粮现在手里握着4500万吨大豆储备,够全国吃三个月,东北还有200万吨专项储备能随时调出来,根本不怕短期断供。 而且这储备不是死库存,10月刚拍卖了4万多吨国产陈豆,11月还要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动态轮换着稳市场。 就拿这次来说,巴西断供后,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一点没慌,因为储备库的豆子能顶上,根本不用被迫接受高价。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摆表明,咱1到9月累计进口大豆8618万吨,还同比涨了5.3%,总量稳得很,就是换了个卖家而已。 荷兰合作银行早警告过巴西,溢价不可持续,可他们眼里只有短期利润,压根没把这预警当回事,现在堆在港口的豆子开始发霉,才想起储备的厉害,已经晚了。 不过我们最狠的,还当属第三张王牌——技术替代的突破,这直接从根本上降低了对大豆的依赖。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攻关,菜籽粕、棉籽粕这些杂粕早就能高效替代豆粕,饲料里的豆粕添加比例从以前的20%降到12%以下,每年能省几千万吨大豆。 种植端也没闲着,东北、黄淮海地区推高油大豆品种,单产比十年前涨了15%,国产大豆自给率稳步回升。 巴西粮商只盯着眼前的进口数据,却没看见中国正在悄悄改变需求结构,等他们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的豆子没那么不可替代了。 更讽刺的是,巴西涨价的底气里还有个乌龙,他们8月把柴油里的生物柴油比例提了1个点,以为能拉豆油需求抬价,结果国内加工成本涨了,出口价还没竞争力,纯属自作自受。 现在巴西彻底慌了,10月下旬被迫把报价降了18美元/吨,可中国买家根本不接茬。 圣保罗港、桑托斯港的大豆堆得仓储都告急,只能露天放着,南美高温高湿的天气里,霉变风险一天比一天大,每日120万美元的滞港费烧得粮商坐立难安,种植户也跟着焦虑,产业链全乱了套。 巴西农业部急着要派代表团访华协商,可这会儿阿根廷的豆子已经装船,俄罗斯的货在远东集港,乌拉圭的船正穿越大西洋,中国的供应缺口早补上了,哪还有他们讨价还价的余地。 其实巴西输就输在误判了中国的战略定力,把短期的供应优势当成了长期的定价权。 他们忘了中国从2018年,就开始拓增大豆进口渠道,现在全球采购网都铺好了;忘了我们有完善的储备体系当缓冲;更忘了技术进步能慢慢摆脱依赖。 200万吨大豆烂港的代价,不光是巴西粮商的真金白银,更是丢掉了中国市场的信任。 这事也给所有想卡中国脖子的国家提了个醒:中国早就不是“非谁不可”了,供应链的韧性藏在多年的布局里,贪心过头,迟早得自己买单。 现在圣保罗港的豆子还堆着,巴西要是真想挽回,先把态度摆正了再说,毕竟主动权早就攥在我们手里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