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27 20:43:07

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活埋前,敌人竟突然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暗自窃喜,有救了?她连忙说:“认识认识,就是那个老太婆嘛!”   1941 年如皋县郊外,敌军官举着铁锹逼近莫林。   “你认识莫林吗?” 寒风裹着土腥味,吹乱她额前的发。   21 岁的莫林攥紧被捆的双手,突然笑了:“认识,就是那个老太婆嘛!”敌兵们愣住,举锹的动作停在半空。   晨光里,新挖的土坑泛着湿冷的气息,枯黄落叶飘在坑边。   莫林脊背挺得笔直,麻布衣衫上还沾着牢房的霉味。   她看着敌军官皱眉转身去核查情报,悄悄松了口气。   这短暂的停顿,是她用机智为后续逃脱埋下的伏笔。   1937 年日军侵华,莫林亲眼见乡亲们逃荒,房屋被烧。   “不能再只躲着了。” 她扔掉手中诗集,毅然找到新四军队伍。   1940 年春夜,她在农舍宣誓入党,取名 “莫林”。   “莫忘林中志。” 她摸着党徽,眼里闪着坚定的光。   在新四军里,莫林背着帆布包,装着两把手枪和一本诗集。   战友笑她 “文气”,可她偏要证明,笔杆子硬,枪杆子也硬。   起初练双枪时,后坐力震得她手腕红肿,她就用布条缠着手练。   不到三个月,她能双手同时开枪,精准打中十米外的酒瓶。   一次伏击伪军运输队,莫林带着三名战士躲在山头。   等敌人靠近,她左手枪打车轮,右手枪打马腿,动作快如闪电。   伪军吓得乱作一团,她喊着 “缴枪不杀”,带头冲下去。   这一战后,“双枪莫林” 的名号在敌营里悄悄传开,有人还误传她是 “老太婆”。   后来敌人搜捕时,总问村民 “见过双枪老太婆吗”,没人知道是个 20 岁姑娘。   莫林索性借这名号行事,夜里摸进敌哨卡,故意压低声音说话。   伪军听见动静,以为 “双枪老太婆” 来了,吓得连枪都不敢开。   她常跟战友开玩笑:“这‘老太婆’的名头,比真枪还能唬人。”   她常蹲在农家炕头,一边缝军鞋一边讲抗日道理。   在她动员下,不少农民成了情报员,帮着传递消息。   有次护送情报,莫林假扮回娘家的媳妇,把文件藏在发髻里。   路过敌哨卡时,伪军盯着她看,她故意慌着捂发髻:“别碰,乱了不好看。” 伪军笑着放行,她走出老远,后背的汗才慢慢干。   后来战友们都夸:“莫林这脑子,比手枪还管用。”   1941 年秋,莫林升为区委委员,奉命护送重要文件。   途中遭遇敌军,为掩护战友撤退,她故意朝反方向跑。   边跑边掏双枪,回身打了两枪,逼得敌人不敢贸然上前。   被捕前,她偷偷将藏在袖口的暗号纸条塞给路过的农妇。   这张纸条,成了战友们找到她、策划营救的关键线索。   牢房里,敌人用鞭子抽、辣椒水灌,逼她说出组织秘密。   莫林咬着牙不吭声,夜里就默念幼时读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 敌兵骂她 “硬骨头”,她笑着说:“比你们的刺刀硬。”   被押去刑场前,她故意打翻狱卒的水碗,借着混乱观察地形。   敌军官核查情报回来,盯着莫林看了半天:“真不是你?”   她故意佝偻着背,装出老态:“我这岁数,哪能当共产党?”   就在敌人犹豫时,远处突然传来枪声 —— 战友们按纸条线索准时赶到。   原来,农妇将暗号传给情报员后,队伍立刻制定了营救计划,就等敌兵松懈。   敌兵慌着应战,莫林趁机挣开被她偷偷磨松的麻绳。   她顺势抄起地上的铁锹,朝最近的敌兵后背拍去,趁乱钻进芦苇荡。   战友们早已在芦苇荡外备好马匹,见她冲出来,立刻拉她上马。   马蹄扬起尘土,很快将追兵甩在身后,她终于成功逃脱活埋。   获救后,莫林养伤时还在看诗集,战友说:“你心真大。” 她摸着胳膊上的伤疤:“诗能撑着我,不被打垮。”   伤好后,她又拿起双枪,只是行动更谨慎,策划更周密。   大家都说:“经了一次生死,‘双枪莫林’更厉害了。”   新中国成立后,莫林没再拿枪,而是拿起了钢笔。   她在文化部门工作,还创办诗社,教年轻人写诗。   “革命要枪炮,建设要文化。” 她常跟学生们说。   晚年的莫林,每年清明都会去当年的刑场旧址。   “能逃脱,靠的不只是运气,还有战友的信任和提前的准备。” 90 岁寿辰那天,老战友们送来 “双枪诗人” 的匾额。   莫林摸着匾额,笑着说:“这称号,比‘老太婆’好听多了。”   她把当年的双枪和诗集捐给如皋革命纪念馆,希望能激励后人。   “我的故事不算啥,能让年轻人记着团结的力量,就够了。”   如今,纪念馆里的钢笔和双枪,还在静静诉说着莫林的故事。   莫林走后,人们在她的诗稿里发现一句话:“刀枪能夺性命,夺不走信仰与并肩作战的情谊。”   那棵她种的梧桐树,如今已长得高大,每年春天都开满花,像在延续她的传奇。     主要信源:(上海热线——百岁老人莫林的革命人生)

0 阅读:68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