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随想2< 在襄阳古城的西北角,一段向外突出的城墙被称为“夫人城”,城墙

桥蕤聊文 2025-10-27 14:47:52

>襄阳随想2< 在襄阳古城的西北角,一段向外突出的城墙被称为“夫人城”,城墙上的石碑镌刻着“夫人城”三个大字,背后藏着一段东晋末年的韩夫守卫襄阳城的佳话。如果说诸葛亮的故事赋予了襄阳文韬的底色,那么东晋韩夫人筑城守土的传奇,则为这座古城增添了铁血的巾帼亮色。 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前秦苻坚派遣大将苻丕率领七万大军南下,围攻襄阳,另有杨安、慕容垂和苟池分别率军从三路出发,总计17万大军计划会师襄阳。当时镇守襄阳的是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他虽有守城之志,但对前秦军队的攻势估计不足。他误判秦军无船难以渡江,仅在襄阳外城部署了防御力量,却忽略了西北角城墙的隐患——这段城墙因紧邻汉江,地基松软,长期受江水侵蚀,墙体薄弱,成为前秦军队的主攻方向。苻丕派石越率五千骑兵顺流渡过汉水,迅速攻克外城,缴获船只,随后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 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是一位深通军事的女性,她自幼随父研习兵法,嫁入朱家后也常与丈夫讨论军事策略。得知前秦大军压境,韩夫人亲自登上城墙巡查,当行至西北角时,她敏锐地发现墙体多处出现裂缝,夯土松动,当即判断此处必然是敌军重点进攻之地。她多次向朱序进言,建议加固西北角城墙,但当时城内兵力紧张,朱序忙于调度防御,未能及时采纳母亲的建议。 眼见敌军日益逼近,韩夫人当机立断,召集城内的妇女儿童,组成临时“娘子军”,亲自督工筑城。她带头搬运砖石,搅拌灰浆,甚至将家中的衣物、被褥撕成布条,用来加固城墙缝隙。在她的感召下,襄阳百姓纷纷加入筑城队伍,仅用三天时间,就在原有城墙外侧筑起了一段高约三丈、宽约两丈的新城墙,形成了“内外双城”的防御格局。 不久后,前秦军队果然集中兵力猛攻襄阳西北角,原有的旧城墙很快被攻破。正当秦军以为可以长驱直入时,却发现前方突然出现了韩夫人率领民众筑起的新城墙。秦军猝不及防,攻势受阻,而朱序也趁机调整兵力,依托新城墙组织反击,最终击退了秦军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这场保卫战不仅为东晋争取了喘息之机,更让韩夫人的名字永远与襄阳城绑定在一起。 后人为纪念韩夫人的功绩,将这段新城墙命名为“夫人城”,并在城墙下修建了韩夫人祠。如今,夫人城已成为襄阳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传奇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智慧与勇气,更印证了襄阳“铁打的城池”背后,是无数普通民众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防线——守城不仅是将领的责任,更是全城百姓的共同信念。 后来,朱序手下将领李伯护叛变,襄阳城失陷,朱序被俘,韩夫人则不知所终。不过,夫人城却留存下来,成为襄阳城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着韩夫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事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