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突发反转!刚聊完稀土大豆合作,美方突然甩出301调查,中方反制来得更快。谈判桌边的握手还没凉透,美国就掏出了调查令。 中美代表团还在吉隆坡谈第五轮谈判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就宣布启动新一轮301调查,说要查咱们对2020年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 事情得从双方刚谈妥的合作说起。在之前的磋商里,稀土和大豆是少有的能达成一致的领域 —— 中方同意未来 12 个月内,将对美稀土出口量提升 20%,还会放宽稀土加工技术的合作限制,要知道美国 90% 的稀土需求都依赖进口。 中方这一让步,能直接缓解美国新能源汽车和军工企业的原材料焦虑。作为交换,美方也承诺扩大大豆出口配额,把中国从美大豆进口的关税税率从 3% 降到 1.5%,还会简化大豆进口的检验流程,预计每年能让中国进口商节省近 5 亿美元成本。 当时双方都挺乐观,甚至提到要在一周内签署具体的合作备忘录,谁都没料到,才过一天就变了天。 11 月 1 日早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新能源电池、光伏逆变器等 200 多类产品启动 301 调查,理由是 “这些产品的出口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损害了美国本土产业利益”。 这次调查范围比之前更广,不仅涵盖终端产品,还涉及上游的电池材料、光伏组件生产技术,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声明里甚至放话,“要是调查确认存在不公平贸易,不排除加征最高 25% 的关税”。 更让人意外的是,调查公告发布时,距离双方谈完稀土大豆合作还不到 36 小时,这种 “刚握手就掏调查令” 的操作,直接让之前的合作氛围荡然无存。 美方这波操作背后,其实藏着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忌惮。2024 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电池在美市场份额达到 38%,光伏逆变器更是占据了 52% 的市场,这让美国本土企业压力不小。 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今年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12%,特斯拉的电池采购成本里,中国电池占比超过 60%,这些数据都成了美方启动调查的 “借口”。 有行业分析师透露,美方其实早就准备好这份调查清单,只是选在刚谈完合作后发布,想借此施压,让中方在后续的半导体、关税议题上让步。 可中方的反制来得比美方预想中更快。就在美方发布调查公告的当天下午,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美国进口的玉米、高粱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暂停之前承诺的大豆关税减免流程。 更关键的是,中方直接关联了稀土合作 —— 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要是美方持续推进不合理调查,中方将重新评估稀土出口的相关安排”。 这一下就戳中了美方的要害,要知道美国福特、通用等车企,已经根据中方之前的稀土出口承诺,调整了 2025 年的生产计划,要是稀土供应出问题,这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很可能面临停产。 双方的动作还在继续发酵。美方 301 调查启动后,美国光伏企业 First Solar 股价当天下跌 7.3%,中国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企业则紧急调整对美出口策略,开始加大对欧洲、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中方反制措施公布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应声下跌 4.5%,美国大豆协会立刻发表声明,呼吁美方 “重新考虑调查决策,不要损害农场主利益”。 毕竟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2023 年中国从美进口大豆价值达 140 亿美元,要是中方减少采购,美国农场主的损失可不小。 这次反转也让之前的谈判成果变得不确定。原本计划签署的稀土大豆合作备忘录,现在已经被搁置,双方经贸团队的沟通也暂时中断。有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已经把美方的调查行为定性为 “破坏磋商互信”,要求美方先撤回调查令,否则不会再推进任何新的合作议。 美方则坚持 “调查是正常贸易监管手段”,不肯让步。这种僵局让不少企业慌了神,中国某稀土加工企业原本已经和美国通用汽车签订了供货协议,现在不得不暂停生产计划;美国某大豆出口商也取消了前往中国考察的行程,担心后续合作泡汤。 其实从之前的磋商就能看出,中美经贸博弈一直存在 “边谈边摩擦” 的特点,但这次 “刚谈完就翻脸” 的情况还是少见。美方想通过 301 调查施压,中方则用反制守住底线,双方的每一步动作都牵动着全球产业链,新能源、农业、稀土这些领域的企业,都在盯着局势变化调整策略。 现在最关键的是,双方会不会因为这次反转彻底谈崩,还是能找到新的沟通窗口,毕竟稀土大豆合作对双方都有利,要是因为调查而放弃,对谁都不是好事。 这场博弈已经超越贸易逆差,变成规则与霸权、开放与封闭的较量。 美方的“边谈边查”看似凶猛,实则暴露了焦虑;中方的沉着,则基于实打实的产业基础和外交智慧。 吉隆坡的磋商还在继续,每一轮交锋都在重新定义未来的经济秩序。 信源:中国商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