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王健林这八年还债路,简直把“绝境翻盘”四个字演活了! 全球商界里,能把6000亿巨债从“压顶大山”熬成“眼看要还清”的,掰着手指头都数不出几个。可71岁的王健林愣是咬牙扛了八年,这场自救硬仗里的每一个细节,拎出来都让人忍不住感叹:这才是真·扛事的人。 说起来,当年万达栽跟头,多少有点“野心赶不上实力”的意思。那会儿万达文旅卯着劲儿跟迪士尼较劲,一口气铺了十几个大项目,可步子迈得太急,偏偏没摸透文旅行业“重运营、慢回报”的门道,最后成了压垮资金链的致命一击。你看武汉万达电影乐园,当年开园时多风光,结果才撑19个月就闭门谢客;合肥万达乐园从锣鼓喧天的开园仪式,到最后被迫转手,连带着13个文旅项目一起打包卖给了融创,活脱脱一场“虎头蛇尾”的闹剧。 最难的时候,万达系被执行的总金额超70亿,光是2025年一年,就有80亿股权被冻结,连王健林本人都经历过36小时“限高令”的惊魂反转——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奔波,后脚就被限制高消费,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但那种“从云端跌落地表”的压力,想想都觉得窒息。 可老王没躺平,更没耍小聪明跑路,反而开启了“卖家底”模式,那架势就像在说:“只要能还债,啥都能舍!”近三年卖了超200座万达广场,算下来平均每个月就得卖掉两座“现金牛”,2025年5月更是狠下心,一次性打包48座广场换了500亿,这魄力一般人真没有。北京的总部大楼、海外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资产,说清就清;连自己的私人飞机都卖了,还带头降薪,可唯独把15万员工的工资看得比啥都重。 有前员工家属说过,哪怕公司风雨飘摇,工资从没晚发过一天,更没搞过裁员降薪那套“卸磨杀驴”的操作。这事儿放在现在,对比那些一遇到危机就裁员、欠薪,甚至偷偷转移资产的老板,简直是一股清流。 其实比还债数字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守住的三条底线:不烂尾、不欠薪、不转移资产。全球企业危机里,能做到这三点的,几乎是“异类”。有些企业家债务爆雷前,忙着把百亿资产转移到海外,可王健林连投入23亿的丹寨扶贫项目都没舍得卖,每年5000万的扶贫基金,哪怕公司最难的时候也从没断过供——这哪儿是在还债,分明是在守住做人的底线。 回头看,当年他喊着“迪士尼20年不盈利”的豪言,现在想来确实有点冒进,文旅项目动辄百亿投资,却没吃透运营逻辑,最后成了拖累。但他的自救从来没走捷径,不搞破产赖账,不牺牲员工利益,而是靠剥离重资产、引入战略投资,一点点把负债率从90%拉回65%。如今350亿的年租金收入,成了他稳稳的还债底气,这都是实打实熬出来的。 说实话,王健林最厉害的从来不是曾经的“中国首富”光环,而是跌落谷底时的那份体面。71岁本该含饴弄孙、享清福的年纪,他还在天天盯账本到后半夜,图啥?不就是为了守住对15万员工的承诺吗?这种“扛事不逃责”的劲儿,比赚多少钱、当多大老板都珍贵。 换成我看,这八年的坚持太值得佩服了——做生意总有起起落落,赚大钱的本事可能有人比他强,但落难时不丢良心、不甩锅的担当,真没几个人能做到。要是企业遇到危机,我最看重的也是老板能不能守住“不欠薪、不逃责”的底线,毕竟对打工人来说,平时画的大饼再香,也不如难的时候不被抛弃来得实在。你说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