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的船,18天就到了。 我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哪是开辟了一条新航线,这简直是直接往新加坡的饭碗上砸了个大窟窿。 几十年了,那旮沓就靠着马六甲那个口子,躺着收钱,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全世界的船,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想去欧洲,基本都得从他家门口过,交点“过路费”,那是规矩。 现在,我们不带他玩了。 或者说,我们给了自己更多“不带他玩”的选项。 北边,北极航线,直接抄近道,省了22天。这22天对于一船的货物来说,省下的仓储、资金、时间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 陆地上,中欧班列跑了多少年了,稳定得像个老大哥,25天直达欧洲心脏。 西南边,瓜达尔港一开,中东的石油和货,直接在巴基斯坦上岸,顺着走廊就进了咱们西部。压根就不用在海上绕那么一大圈。 你品,你细品。 这不是一条路和一条路在竞争。 这是我们用“海陆空”立体战,去对付他一个“独木桥”。 以前,他是唯一的选择,他有定价权。现在,我们手里捏着一堆方案,北极冷不冷、铁路挤不挤、老航线堵不堵,我们自己看心情、看成本选。 主动权,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手里。 我都能想象到新加坡现在有多焦虑。他们当然在搞转型,搞金融高科技,但产业升级哪有那么快?可我们这边,北极的冰一年比一年化得快,航道越跑越顺;中欧的班列一列接一列,越开越密。 时间,不站在守成者那一边。 说白了,这就叫“战略腾挪”。把脖子从别人的手里解放出来。 靠山山会倒,靠海海会枯。真正的铁饭碗,从来不是别人给的地理位置,而是自己一拳一脚,硬生生凿出来的路。 这条路,才走得踏实,走得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