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2025年10月26日,普京高调宣布俄方完成“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关键试验,导弹飞行1.4万公里(15小时),验证反导规避能力,号称全球无同类产品。这款武器研发坎坷,2018年初试射多次失败,如今终获进展,却仍面临辐射风险、部署难题等争议。 普京高调宣布“海燕”试验成功,其政治威慑意义眼下远大于实战价值。 这既是俄方对西方施压的反制,也主动加剧了“安全困境”。 此类颠覆性武器的出现,恰恰是全球军控体系失灵的鲜明例证,让世界更不安。 国防大学孟祥青指出,“海燕”是俄非对称威慑突破, 但可能打破战略平衡,陷入“安全困境”。 其本质是技术突破与风险的双刃剑:既展现俄军工实力,又因辐射隐患引发担忧;作为威慑信号,虽能应对北约压力,却可能加剧军备竞赛;对比美国早年终止的“冥王星”项目,更凸显武器研发需兼顾实用与安全。 目前“海燕”离实战部署尚远,核反应堆可靠性待验证。 靠武器求安全争议十足,对话协商才是正解。 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