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彻底对中国摊牌了!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苏联解体后,美国误认为“霸权地位”已经

寒江孤影呢 2025-10-26 10:26:36

美国彻底对中国摊牌了!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苏联解体后,美国误认为“霸权地位”已经板上钉钉,无人可以撼动,一心折腾中东,从而忽视了中国的崛起,结果证明,这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苏联垮台那年,美国人像中了彩票。他们不再把“对手”当回事,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世界将永远照着他们设计的剧本走下去。 接下来的二十年,美国一头扎进中东“民主输出”的泥潭,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叙利亚到利比亚,每一场战争都在消耗它的国力,每一个失败都在提醒它:世界不是它说了算的。 阿富汗战争烧掉2.26万亿美元,最后换来塔利班卷土重来;伊拉克战争弄垮了一个政权,却没找到任何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数十万平民死于战火,数百万人成为难民,而美国国内的士兵却背着伤痛和创伤回家。 “国家建设”最终成了笑话,失败不是因为敌人太强,而是因为美国根本没弄明白自己在干什么。 而就在美国在中东折腾不休的时候,中国在悄悄改变世界。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40年间,GDP年均增长超过9%。2001年加入世贸,彻底打开了制造业的大门,成为全球工厂。 到2020年代,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三成,高铁、5G、电动车、光伏、风电,几乎每一个关键领域都开始领跑世界。 美国当初没把中国当回事,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永远追不上自己。 可当他们回过神的时候,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工厂”,而是一个能造芯片、能造卫星、能造空间站的超级国家。 2023年,中国突破7纳米芯片技术,美国的“科技封锁”成了一张破纸。副总统万斯的演讲,不是在“警告”,而是在认账。 美国现在终于明白,战略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任性地挥霍。中东战争,让它花掉超8万亿美元,几乎是整个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 而与此同时,中国不仅修高铁、建机场、造桥铺路,更在全球范围内推“一带一路”,用港口、铁路和投资,把亚非拉市场紧紧锁在一起。 更讽刺的是,美国曾经主张“全球化”,结果却被自己推动的全球化反噬。苹果、特斯拉靠中国供应链,德国车厂利润有四成来自中国市场。 美国想“脱钩”,结果发现自己根本“脱不动”。拜登政府搞“印太战略”,特朗普政府鼓吹“制造业回流”。 但现实是,真正留在本土的产业少之又少,连电动车电池厂都得靠中国企业合资才能撑起来。 2025年,美国国债已经高达28.5万亿美元,占GDP的120%。而在这个债务堆积如山的国家里,依然在花钱维持一个正在崩塌的全球秩序。 万斯说,美国必须“保护核心利益”,不要再去打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仗”。 可问题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到底在哪里? 中东守不住,印太拉不紧,连欧洲盟友都开始另起炉灶,德国用人民币结算,新西兰拒绝封杀华为,美国的影响力,正一寸一寸地被挤压。 美国的战略失误,是一连串傲慢和偏见的结果。他们看不见中国的崛起,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一个非西方国家能真正成功。 他们以为只要掌握话语权,就能主导一切,却没意识到,实力比话语更有说服力。 中国的成功,不靠“输出意识形态”,而靠实打实的经济建设和技术突破。 美国想用冷战那一套对付中国,可中国根本不是苏联,中国从来不是靠军备竞赛崛起的。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追赶者,而是世界格局的塑造者。中美之间的竞争,不是制度之争,而是能力之争。 而美国真正的问题,是它无法接受一个比自己更快、更稳、更实在的对手。 于是它慌了,打贸易战、搞科技封锁、拉小圈子、搞军事演习,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过去30年,是它自己把主动权拱手让出。 副总统万斯说得很清楚,美国必须接受一个多极世界。这句话听起来像是现实主义,其实是无奈的承认。 债务、社会撕裂、制造业空心化、国际信任流失……这些问题,不是通过“重返印太”就能解决的。 美国今天面临的困局,是它过去30年战略自负的结果。 中美之间的竞争还在继续,但方向已经变了。 中国不需要跟美国正面对抗,它只要继续做自己,把经济搞上去,把科技搞上去,把基础设施搞上去,世界就会把资源投过来。 美国则必须决定,是继续幻想“重建世界秩序”,还是接受一个它不再主导的新现实。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