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连滚带爬”登机:25 公分落差,暴露的岂止是机场服务短板 “我轮椅推不进飞机,腿也没办法跨进机门,司机冷眼看着我连滚带爬进飞机!”10 月 25 日,歌手郑智化的一条微博怒斥,让深圳机场瞬间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郑智化控诉深圳机场没人性话题火速登上热搜榜首,数千万网友涌入评论区发声。 这场令人心疼的闹剧,源于一道 25 公分的高度差。当日郑智化乘坐的航班停靠远机位,需借助升降车登机。然而,当升降车停稳后,平台与机舱地板间的间隙竟达 25 公分——这对于因小儿麻痹症需靠轮椅出行的他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更令人气愤的是,面对他的困境,操纵升降车的司机不仅拒绝调整高度,还全程冷眼旁观,直至他狼狈地“连滚带爬”进入机舱。 “我算有涵养的人,但这种没人性的行为忍无可忍!”63 岁的郑智化在文中的怒吼,蕴含着半个多世纪与命运抗争的倔强。两岁患小儿麻痹症致双腿残疾,七岁经历骨骼矫正手术留下 16 道疤痕,年少时因残疾遭爱人父母羞辱,曾写下 11 封遗书试图轻生……这位唱着“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歌手,从未向命运低头,却在现代化机场遭遇了尊严的沉重打击。 事件发酵 3 小时后,深圳机场终于在郑智化微博下致歉,称已会同航空公司启动核查,将全面优化特殊旅客服务保障细节。但这份迟来的回应,并未平息公众的怒火。网友“可俐呀”的留言戳中人心:“带年迈父母出行连无障碍通道都找不到,这不是个例是常态”;另有网友直言:“盲道成装饰品,坡道陡如悬崖,特殊群体出行难早该重视了”。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起事件并非偶然,而是有明确制度规范可依。今年 5 月民航局发布的《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早已明确要求,需消除服务断点,确保轮椅使用者顺畅通行,若有高度差必须设置辅助设施。深圳机场作为国际化枢纽,显然未将这些规定落到实处,暴露出的不仅是设备操作的疏忽,更是服务意识的全面缺失。 郑智化的遭遇,不过是千万特殊群体出行困境的一个缩影。有人坐轮椅就医时,被银行 60 度陡坡难住;有人失明后出门,盲道被共享单车占满;有人带行动不便的老人登机,全程无人协助……这些日常场景中的无奈,共同指向一个残酷现实:无障碍设施常成“摆设”,服务保障存在明显短板。 截至发稿时,深圳机场表示正全面复盘保障过程,但具体处理结果尚未公布。网友们的期待很明确:道歉之外,更需切实整改——既要问责冷漠的工作人员,更要排查全流程服务漏洞,让“无障碍”真正落到实处。正如网友所言:“郑智化的发声,该叫醒那些沉睡的服务意识了”。 25 公分的高度差,丈量出的是服务温度的缺失;“连滚带爬”的狼狈,照见的是文明建设的短板。机场的道歉只是开端,如何让每一位特殊旅客都能有尊严地出行,如何让制度规范不再流于形式,才是这起事件留给全社会的重要考题。毕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来都体现在它如何对待最需要帮助的人。

胭脂恋
怕没有人性,不珍惜岗位的人下岗吧,多少人眼巴巴的等着个岗位
凯文斯基
中国只有这一个残疾人吗?还是说别的残疾人从不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