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如何解决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25 21:52:3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如何解决!林剑表示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不断以各种理由拖延审批并乱加挂钩,导致项目审批问题不断复杂化、政治化,这与英方承诺和改善中英关系的表态完全不相符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中国在伦敦塔桥附近买下一块黄金地块,这块地曾经是英国皇家铸币厂的旧址,占地五英亩,位置得天独厚,中国计划在这里建一座新的大使馆,整合分散的外交机构,改善办公条件,同时为当地的华人提供一个更便利的服务窗口,为了拿下这块地,中国支付了2.55亿英镑,还承诺保护历史建筑风貌,整个项目的预算超过5亿英镑,堪称一项大手笔的投资。   本来,这样一个按部就班的项目应该顺利推进,可现实却让人跌破眼镜,从最早提交审批开始,这块地的命运就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英国方面不断变换理由,从历史遗迹保护到居民隐私担忧,再到安保问题,项目进展被一次次拖延,到了2023年,当地议会甚至直接全票否决了申请,连像样的解释都没有给出,地块周围的围挡早已锈迹斑斑,杂草疯长,一片荒凉,这原本要成为中英关系新象征的项目,彻底成了摆设。   按理说,这种事情不该发生,国际社会有规矩,接受国有义务为外国使馆建设提供便利,特别是这样的项目,既有历史保护意义,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如果要卡,也得有点说得过去的理由,但英国的表现让人摸不着头脑,中方团队早就按照英国的要求,把建筑方案改了又改,连百年前铸币厂的老管道铺设图都挖了出来,诚意满满,可事情却迟迟没有进展,看得出来,这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有人分析,这块地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光是英国自己的问题,还有外部势力的干预,美国在这件事上扮演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2025年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白宫直接向英国首相施压,声称中国的新使馆靠近伦敦金融城,可能威胁金融数据安全,还暗示如果项目通过,美国将重新审视英美之间的情报合作,英国一听,立刻陷入了两难,作为美国的盟友,它不敢轻易忤逆,但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它又不想完全撕破脸。   在这种压力下,英国的表现变得极为矛盾,一边是商界不断呼吁尽快推动项目,认为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对象;另一边是政界强硬派坚持对中国保持距离,甚至不惜牺牲一些经济利益,两方僵持不下,导致这个项目被无休止地搁置,更让人无奈的是,英国的这种摇摆不仅伤害了中英关系,也让自己的信誉大打折扣,毕竟,连一块地的审批都能拖上七年,这样的国家谁还敢轻易投资?   这场拉锯战不仅是外交领域的尴尬,还直接影响到了经济,原本,这个项目可以带动周边的就业和商业活动,从建筑工人到物流公司,再到附近的小商铺,都能从中受益,可现在,地块荒废,生意跟着冷清,当地居民走过这片地时,甚至开玩笑说,这里是“最贵的荒地”,更糟糕的是,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让海外投资者望而却步,最近几个月,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下跌,市场对英国的信任正在崩塌。   中方的耐心显然也快被耗尽了,过去几年,中国外交部多次提醒英国尽快解决问题,但始终没有结果,最近,中国对英国驻华使馆的翻新申请也开始变得“按规矩办事”,原本三个月能完成的审批,现在拖了一年还没动静,这不是故意刁难,而是让英国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外交的基本原则就是对等,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其实,这件事的本质非常简单,中国按规矩买地,按规矩提交方案,按规矩等待审批,但英国却一再违背自己的规则,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中英关系,还损害了国际社会对英国的信任,以前,英国以契约精神著称,是全球投资者的首选之一,但现在,它的表现让人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国家的可靠性,规矩这东西,破坏一次容易,要想重新建立却难上加难。   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英国驻华使馆的老楼早就破旧不堪,急着翻新,中方一直很配合,审批流程走得很快,连英国的外交官都对效率赞不绝口,但在伦敦的这块地上,英国却迟迟不肯松口,这种双重标准让人哭笑不得,有人说,英国是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可这根钢丝走得未免太过狼狈,脱欧之后,英国喊着“全球英国”的口号,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现实却是,它连基本的规则都没有遵守。   信息来源:中国使馆新建项目被英方拖延7年,中方回应: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 2025-10-17 20:14·观察者网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