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被拒,为啥中国不卖给朝鲜呢?不礼貌地说,就是因为朝鲜:没钱、没技术、没朋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把国际军贸比作一场精挑细选的交易,那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战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合适”,一边是有国际规则的束缚,一边是地区局势的敏感,再加上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笔交易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实现。 中国的歼-10CE是自家航空工业的骄傲,这款战机有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装备霹雳-15导弹,能在空中先敌发现、先敌打击,性能在国际上也是数一数二,可再好的装备也需要挑选合适的买家,对朝鲜来说,歼-10CE看似诱人,但背后牵扯的问题却远远不止购买本身。 先说国际规矩,联合国安理会早在2006年朝鲜进行核试验后,就通过了相关决议,明确禁止向朝鲜出口作战飞机这样的重型武器,不光直接装备不允许,就连相关技术支持也在禁止范围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有责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试想,如果中国带头违反规则,不仅国际信誉会大打折扣,还可能让未来的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规矩是自己参与制定的,自己更要带头执行。 再看朝鲜的经济状况,歼-10CE的单价本身就不低,加上导弹、维护设备和飞行员培训的费用,一架战机往往需要上亿美元,如果朝鲜想组建一个战斗机中队,花费将是天文数字,朝鲜的经济规模很有限,外汇储备更是捉襟见肘,在联合国制裁的压力下,外汇来源主要依靠矿产出口和代工收入,就算能咬牙凑齐钱,这样的开销也会挤压到其他领域,特别是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 战机买得起,能不能养得起又是另一回事,现代战机的维护费用极高,零件更换、日常保养都需要耗费大量资源,更别提歼-10CE这种高精尖装备,需要专门的技术团队和配套设施,朝鲜空军目前的装备大多是苏联时期的老旧机型,很多机场和维修设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拿下歼-10CE后,不仅需要建造全新的维护体系,还要重新培训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可能让战机沦为“摆设”。 技术泄露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歼-10CE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机密,从航电系统到发动机技术,每一项都是科研人员多年努力的结晶,如果这些技术通过某种途径落入他国之手,被用来研究破解,中国的军事装备研发将处处受制,军售不仅是交易,更是对技术安全的一次考验,从这个角度看,朝鲜确实不是一个理想的合作对象。 地区局势的影响同样难以忽略,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本就复杂,美日韩的军事同盟已经形成长期对抗态势,韩国装备了F-35战斗机,日本也在加速推动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如果朝鲜突然获得歼-10CE这样的先进战机,势必会引发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韩国可能会向美国寻求更加先进的装备支持,日本也可能借机推动调整军事政策,甚至在宪法层面寻求突破,这无疑是在地区局势紧张的局面上继续加码,和平稳定的前景更是难以期待。 从朝鲜自身的军事策略来看,他们的重点并不在空军上,近年来朝鲜在导弹和核武器领域的投入远远超过常规武器的升级,导弹技术的不断突破,成为朝鲜对外威慑的主要手段,相比于采购战机这样的高投入项目,发展导弹显然是更符合他们现状的选择,毕竟,导弹不仅威慑力强,而且可以通过有限的资源换来更大的战略收益。 有人会提到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歼-10CE的成功案例,认为既然巴基斯坦能买,为什么朝鲜不行?但两者的情况完全不同,巴基斯坦不仅有经济实力支撑,还拥有成熟的军工体系和配,套设施,能够充分发挥歼-10CE的作战效能,而且巴基斯坦的采购行为符合南亚地区的安全平衡,没有打破区域内的军事格局,相比之下,朝鲜的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条件不足,地缘环境也更加敏感,根本不具备购买这类先进战机的条件。 此外,中国一贯秉持负责任的军售原则,中国的武器出口始终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破坏地区和平、不设意识形态门槛,这些原则的前提是,军售行为不能对区域稳定造成冲击,向朝鲜出售歼-10CE显然不符合这一标准,与其说是帮助朝鲜,不如说是给地区局势添乱。 拒售歼-10CE并不意味着中国和朝鲜的友好关系出现问题,事实上,中朝之间的友谊是在多方面体现的,中国一直是朝鲜最重要的经济援助国,无论是粮食、药品还是灾后重建的支持,都从未间断,即便在国际制裁的背景下,中国依然通过合法途径为朝鲜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帮助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考虑长远利益,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满足短期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