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博士在视频中公开爆料,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执政期间有暗中纵容、扶持台独势力的嫌疑,并指出他犯有三大错误。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都懵了 —— 毕竟当年马英九上台时,很多人都觉得他能拉近两岸距离,怎么现在回头看,反而留下了一堆麻烦? 咱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先说说课纲这事儿,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教育细节,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认知。 蔡正元说马英九刚上台就改课纲,把整个教育的核心都扭到 “以台湾为中心”,历史和地理课本里的 “去中国化” 痕迹特别明显。 课本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历史的第一扇门,门的方向错了,后面的认知自然会偏。 地理课本更明显,以前标注 “中国大陆” 的地方,不少都换成了 “中国”,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在弱化两岸的 “一体感”。 再说说 2 月 28 日这个日子,了解台湾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需要谨慎对待的历史事件。 这些年台独势力一直想把这个事件往 “两岸对立” 上引,动不动就拿出来煽风点火,试图割裂台湾和大陆的感情。 蔡正元说马英九每年这天都穿黑色西服参加相关活动,有配合台独分子的嫌疑,这话其实戳中了关键 —— 态度很重要,尤其是作为地区领导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释放信号。 马英九作为主张 “两岸同属一中” 的政治人物,本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把历史真相说清楚,告诉大家 2.28 是台湾历史上的悲剧,需要两岸一起面对、共同反思,而不是被台独利用。 可他偏偏选择穿黑西服参加活动,既没反驳台独的歪理,也没强调两岸的共同责任,这不就等于默认了台独的叙事逻辑吗?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用人这块,蔡正元说马英九执政时重用非国民党人士,甚至让百分之百的台独分子当陆委会主任。 陆委会是什么地方?那是负责两岸事务的核心部门,相当于两岸沟通的 “窗口”,让台独分子坐这个位置,这不就等于把窗口朝反方向开吗? 你想想,负责两岸事务的部门,不想着怎么拉近两岸距离,反而在文化交流上设限,还放出台独倾向的言论,这能促进两岸统一吗? 回头看马英九执政的八年,表面上确实有不少 “亮眼” 的成绩,比如两岸直航开通、ECFA 签署,两岸经贸额从 2008 年的 1292 亿美元涨到 2016 年的 1796 亿美元,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步。 可这些进步背后,却藏着前面说的三个大问题 —— 课纲改了,一代人的认知偏了;2.28 的信号错了;关键岗位用错人了,两岸沟通的路堵了。 现在大家反思他这八年,不是否定所有成绩,而是觉得可惜 —— 本来有机会把两岸关系的根基扎得更稳,结果因为这些 “隐性台独” 的隐患,反而给后来的两岸统一添了麻烦。 现在台湾青年的 “中国认同” 越来越低,台独势力越来越嚣张,追根溯源,马英九执政时的这些操作,确实埋下了祸根。 可惜没有如果,现在咱们能做的,就是看清这些问题的本质,别再让 “隐性台独” 有可乘之机,毕竟两岸统一的路,得一步一个脚印走稳了,才能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