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杨振宁办公室的保险柜,打开,里面不是什么机密文件,是四百万美元的存单。那是他把美国房子卖了的钱。一分没留,全扔给清华了。 杨振宁先生这辈子都在为祖国做着贡献,这笔存单也只是冰山一角罢了,他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当年,杨振宁在美国任教之时,用工资和奖金购买了一座房子,可当清华邀请他回国筹建高等研究中心时,他二话不说就挂了售房广告。 杨振宁回国后发现国内的研究中心十分落后,有的研究室连些基础设施都买不起,所以直接捐助用于购买设备。 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刚刚发展不久,为了培养年轻人才,杨振宁专门拿钱设立了人才奖学金,给这些学子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也正是有了这笔资金,国内的年轻科技人才有了更好的设施和环境,而这些捐献对于杨振宁一生的奉献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他得知祖国的科技研究出现了困难,立刻捐献了所有资产,美国的存款,后来清华的百万年薪,都一股脑转进了研究中心账户。 为了多筹钱,80多岁的他拄着拐杖飞香港见企业家,在美国联系华人社团,硬是两年拉来超一亿元资助。 后来为了培养人才,杨振宁先生亲自教学,不顾年迈的身体,拿着《普通物理》讲义慢慢走上讲台,教给学生们知识。 这一教就是一学期,他讲课不带讲稿,从牛顿定律讲到量子纠缠,课间还和学生聊人生规划,完全为了学生着想。 后来他把自己收藏的一些科技资料全部捐献,当学生们去参观时,看着泛黄的纸页,终于懂了什么叫把一生都献给祖国。 从合肥古城走出的少年,到普林斯顿的教授,再到清华园的指路松,杨振宁先生他用自己的人生证明,科学家最高贵的成就,不是公式不是奖项,而是那颗愿为祖国燃尽自己的赤子心。 如今清华园的梧桐叶年复一年地落,杨振宁捐的显微镜还在运转,希望小学的读书声还在回荡,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现如今,这位为国奉献了一起的老人已经远去,他留下的不仅是一些学术知识和成就,也是一心为国的赤子情怀。 虽然杨振宁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将永远被铭记到所有科研人员的心中!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