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回家后闻到一股臭味,就连自己的床上也有。她怀疑有陌生人进屋,于是查看

拾九观人间 2025-10-25 10:52:37

北京,一女子回家后闻到一股臭味,就连自己的床上也有。她怀疑有陌生人进屋,于是查看了监控,结果发现一陌生男子用指纹打开了家里的智能锁,不仅在她的床上睡觉,还在屋内随意小便,这让女子一阵后怕。然而厂商却表示:指纹高度相似也不是没有可能。   10月23日傍晚,刚结束加班的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北京朝阳区的家,玄关处的异味顺着门缝往外冒,越往卧室走,那股混合着霉味的臊气越浓烈。   掀开卧室的床单,一大摊黄色污渍已经渗进床垫,枕头边缘还沾着黏腻的液体,散发着令人作呕的味道。   家里没养宠物,老公和孩子都在外地,谁会进我的屋?   焦女士的心跳撞得胸口发疼,她颤抖着点开手机里的监控APP,屏幕弹出的画面让她瞬间浑身冰凉。   画面里,一个陌生男子正躺在她的床上呼呼大睡,睡醒后迷迷糊糊地在卧室角落撒了尿,随后趿着拖鞋扬长而去。   更让她毛骨悚然的是,男子进门时既没撬锁也没砸门,只是伸手按了下智能锁,门就“嘀”的一声开了。   监控往前倒推,更诡异的细节浮出水面。   10月18号下午,这名男子就曾出现在门口,先是疯狂按门铃,见没人应答便伸手拉了下门锁,没想到锁具突然提示“已识别”。   男子愣了几秒,关上门又试了两次,每次都精准解锁,确认能打开后才转身离开。   次日清晨6点,他光着脚穿着拖鞋再次出现,熟门熟路地按开智能锁,径直走进卧室脱了外套倒头就睡,整个过程像回自己家一样自然。   焦女士当即报了警,民警赶到后带走了这名男子。   可在警局她才得知,对方持有精神病医院开具的证明,若事发时处于发病状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3条,将不予治安处罚。   可他开锁、找床睡觉的动作那么连贯,根本不像完全失控的样子。   对此焦女士既愤怒又无奈,更让她崩溃的是,警方表示无法协调损失赔偿,只能找男子的监护人和锁具品牌方追责。   她第一时间联系了防盗门品牌方,对方的回应却让人心凉。   区域销售经理先是编造说辞,称男子可能是“本家亲戚”,急着赶路才进屋休息。   被焦女士戳穿后,才改口说可能是陌生人指纹与焦女士家人“高度相似”,导致锁具误识,“这种情况概率极低”。   当焦女士追问为何锁具没触发“三次错误锁定”功能时,对方支支吾吾地承认,涉事锁具是代理工厂生产的贴牌产品,品控细节确实“不够完善”。   更讽刺的是,不同标准间的“漏洞”让厂商有了推诿空间。   《GA374-2001电子防盗锁》规定误识率不超过0.1%即合格,而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更严苛的百万分之一以下,厂商往往拿宽松标准当“挡箭牌”。   目前,焦女士家的锁具已寄回工厂检测,核心是核查误识率是否超标。   如果超过0.1%的行业标准,她有权要求退换货并索赔清洁费、床品更换费。   可要是检测合格,专家反而建议她停用智能锁。   指纹高度相似的情况难以避免,换其他锁可能还会出问题。   至于男子造成的损失,警方已联系其监护人协商赔偿,但至今没有进展。   回到那个充满异味的卧室,焦女士仍心有余悸。   本想靠智能锁提升安全感,没想到却给陌生人开了方便之门。   这场闹剧里,厂商轻描淡写的“小概率”,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100%的恐慌。   智能锁的本质是为了安全与便利,可当便利成了安全漏洞,再先进的技术也失去了意义。   家是最后的避风港,这道门锁的防线,容不得半点“概率问题”的敷衍,更不能让消费者为厂商的品控缺陷买单。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2025-10-24发布视频

0 阅读:60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