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四点多醒了想着拍一下红米K90 Pro Max外放对比,不过白天要出门去拍OPPO Find X9 Pro样张,试听时间也有些长,就先放弃了(反正最近各平台播放量也不太好,不着急了)。
红米K90 Pro Max的硬件是毋庸置疑的强,但是确实是卢伟冰那个话,不是行业第一,而是行业唯一——只不过是反过来解读的,这个硬件确实是业界唯一,但是体验上并不是每首歌的综合第一。
红米K90 Pro Max的低音炮作为2.1立体声系统的一部分,是做了分频的,同时其背部朝向的设计是一柄双刃剑,很多用户习惯将手机背部扣在桌面上,此时可以增强低音炮的效果,而常规手持方式则会将这部分声音分散出去(打游戏的横持则也是增强)。
另外不知道红米是怎么和BOSE沟通的调音需求,这套调音方案明显有点水土不服+Old School,一言以蔽之,在时间轴上更靠左的作品,在红米K90 Pro Max上的表现通常会越好——换句话说,红米K90 Pro Max比较挑音源,和一部分人内心期待的买了这台机器就是通解,所有场景都是无敌强是不匹配的。另外在声音的处理思路上,红米K90 Pro Max主要是增加听感中的质感而非量感,所以这机器虽然有低音炮,却不是买回去听动次打次的。
在大概四个小时的试听中,我目前听下来,红米K90 Pro Max对于编曲和混音都非常挑剔,目前听下来比较好,基本不踩雷的方向:格莱美获奖曲目、管弦交响(相对小众,也吃混音和录制水平,不是说你能想得起来的所谓交响曲目就一定体验优秀)、上世纪日本曲目(主要是港乐都还需要模仿的那个时代的日本曲目,现代ACG其实在混音上基本都是灾难的,不过有一些曲目K90PM表现反而很不错)、R&B、上世纪所谓欧美金曲(在我小的时候这些经典就已经除了我没人爱听了)。
总体来说,除了分频界限恰好踩在曲目混音陷阱上的情况,其他时候红米K90 Pro Max在处理上述曲风的时候会有着非常出众的表现,但是考虑到国内的综合情况(比如很多人被短视频平台的平头哥轰炸久了反而觉得其他混音方式是错的),目前我对红米K90 Pro Max的评价是差强人意(注:大致令人满意)。
另外这三个单元的功率是够大的,亮屏听歌掉电飞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