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吴石牺牲后,妻子还被关押,陈诚为了报恩,3次给她减刑,不仅为她安排住

如梦菲记 2025-10-25 09:51:32

1950年,吴石牺牲后,妻子还被关押,陈诚为了报恩,3次给她减刑,不仅为她安排住所,还让吴石的孩子用“陈明德”的化名正常上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的枪声响起,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级别最高的情报人员吴石倒在了血泊中。   消息传出后,他的妻子王碧奎被抓进保密局的黑牢,16岁的女儿吴学成和7岁的儿子吴健成被房东赶出家门,两个孩子在台北街头捡拾菜叶充饥,一家人的命运瞬间跌入深渊。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家庭会彻底消失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中时,一双看不见的手悄悄伸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陈诚,吴石昔日的学弟和生死之交。   说起两人的情谊,得追溯到1926年的南昌战役,那次战斗中,陈诚染上疟疾高烧昏迷在战壕里,身边的人都忙着撤退,只有吴石冒着炮火把他背出险境。   吴石还把自己的棉衣撕开一半给他裹上,两人分饮半壶浑水,这份救命之恩,陈诚记了一辈子,逢人便说这是“再造之恩”。   可吴石出事的时候,陈诚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蒋介石对这个案子盯得死死的,亲自批示必须严惩,连负责审判的三位法官因为建议死缓都差点被撤职。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任何公开的求情都等于政治自杀,陈诚在日记里只敢用“闻之欷歔”四个字来表达震惊,连多说一句话都不敢。   吴石的案子陈诚插不上手,他只能把全部心思用在救吴石的家人上,王碧奎本来被判了9年徒刑,陈诚拿到案卷后反复研究,发现她其实只是帮忙办过境手续,并没有接触核心情报。   他抓住这个点,专门挑蒋介石外出视察的时候,前后三次批示减刑,第一次写“暂缓办理”,第二次说“妇道人家不懂事,大概是被连累的”,把刑期改成三年,第三次又暗中给军法处施压,最终把刑期定在7个月。   1950年9月,王碧奎就出狱了,出狱后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特务的监视如影随形,王碧奎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台北郊区一处偏僻的房子里,靠做裁缝勉强维持生计。   这时候陈诚又想了个办法,他让副官定期送生活费过去,每个月200台币,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拨款单上写的是“遗属安抚”,没人能查出来跟他有关。   最让陈诚操心的是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吴石的案子闹得太大,孩子们根本没法正常上学,陈诚想了个办法,给吴健成起了个化名“陈明德”,托关系把他送进建国中学,学籍档案上特意标注“侨生”来规避审查。   吴学成是女孩,陈诚的妻子谭祥还亲自出面,安排她进了教会学校,学费校服全部包办。   这些事陈诚做得极其小心,他从不亲自露面,全靠副官和几个信得过的人去办,有一次汇款单被保密局的人截获,陈诚在军事会议上故意发火,骂下属擅自动用经费,这才把事情压了下去。   他深知自己每一步都走在钢丝上,稍有不慎就会把自己和吴家人一起搭进去。   这样的帮助一直持续了15年,吴健成后来考上台湾大学,申请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护照也是陈诚授意下属以“考察实业”的名义特批的,一直到1965年陈诚去世,他临终前还念叨着“北伐时吴学长赠水”的往事。   这段历史直到2000年台湾档案解密才为人所知,当吴健成在回忆录里写下那些往事,当泛黄的“陈明德”学籍卡和拨款单副本被公开,人们才明白这份跨越政治阵营的情义有多沉重。   陈诚手握大权,却不能光明正大地报恩,只能在夹缝中小心翼翼地守护故人的家人,他用十几年的坚持,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守住了做人的底线。   这份情义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每月准时送达的生活费、毕业典礼上匿名赠送的新衣、特务搜查前悄然递出的预警纸条。   1973年,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他的骨灰和王碧奎合葬在北京香山,墓碑朝向台湾的方向。   吴健成后来成了教授,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吴学成在台北开了家书店,专门卖两岸历史的书,想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段往事。   历史记住的是吴石的坚贞不屈,也记住了陈诚在极端环境下的那份守护,这不是简单的恩怨情仇,而是在最黑暗的时代里,仍有人坚持用沉默的行动诠释什么叫良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寻踪台湾隐蔽战线上的中共英雄——人民网党史频道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