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

烟雨评社 2025-10-25 09:51:25

特朗普说,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就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 在一场演讲里,他痛心疾首:要不是尼克松“释放”中国,在外交上破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现在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就不会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对手,言下之意,美国现在所有的“麻烦”,都怪1972年那杯茅台酒——“早知今日,当初就该把大门焊死!” 要弄明白特朗普这话的由来,得先回到 1972 年。当时尼克松顶着国内不少反对声音,坐上飞往北京的专机,成为首位访华的美国总统。 那七天里,中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打破了两国二十多年的外交僵局,也为后来 1979 年正式建交打下基础。那会儿没人能想到,这场 “破冰之旅” 会彻底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此后几十年里,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从最初的几乎为零,一路飙升到 2023 年的 6906 亿美元,中国成了美国众多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市场。 美国企业也借着中国的发展机遇赚得盆满钵满,像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年营收就曾突破 600 亿美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更是成了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但在特朗普看来,这种 “打开大门” 的结果,却成了美国的 “麻烦”。他在集会上举例子说,过去美国在制造业、科技领域的优势无人能及,可现在中国在新能源、5G、高铁等领域都追了上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 690 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60%,其中不少车型还进入了美国市场,对本土车企造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特朗普还提到,中国持有超过 1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这些都让美国在应对时多了不少 “掣肘”,用他的话说就是 “当初打开门,没想到养出了这么个对手”。 不过熟悉中美关系的人都清楚,尼克松当年的决策并非简单的 “释放”,而是基于冷战时期全球战略的考量,也是顺应和平发展潮流的选择。 当时中美双方通过对话,不仅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还为全球稳定做出了贡献。此后几十年里,中美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让两国人民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美国消费者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中国生产的日用品,中国则通过引进美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自身的工业化进程。就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的,尼克松访华不是 “给予”,而是两个大国基于共同利益的理性选择。 现在特朗普重提这段历史,背后也有当下的政治考量。随着 2024 年美国大选临近,他需要通过这样的言论吸引选民关注,把美国面临的一些问题归咎于过去的外交决策。 但现实情况是,中美之间早已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利益格局,2023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等商品,依然是美国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中国也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支撑着国内的民生需求。即便在科技领域存在竞争,双方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依然需要合作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不少美国商界人士也对特朗普的言论表达了不同看法,美国商会主席克拉克就曾公开表示,中美脱钩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过去几十年的合作证明,对话比对抗更能解决问题。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把半个世纪前的外交决策拿来当作 “麻烦” 的借口,显然忽略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复杂性,也忘了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道。 1972年那个雪后,尼克松站在长城上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了解、更多尊重。 ”这句话,比任何关于实力的争论都更值得今天的华盛顿重温。 信源:风闻

0 阅读:32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