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14亿人一个解释?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

玉尘飞啊 2025-10-24 17:54:30

谁给14亿人一个解释?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买电话卡更需要实名认证,我就想问问各大运营商,电信诈骗的虚拟号码为什么就查不到他们的实名呢?谁能给14亿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坐高铁要刷身份证,网购要实名绑卡,连看场演唱会都得人脸比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早被实名制“包围”,可偏偏诈骗电话总能绕开这张网。 那些开头是170、171的陌生来电,张口就叫得出名字,报得出住址。等反应过来被骗报警,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真实号码,查不到任何实名信息。 这事儿想想就让人窝火,为啥实名制只管守法的老百姓?虚拟号码成了电诈分子的“隐身衣”,这背后的门道其实不难懂。 这些号码不用实体SIM卡,通过软件就能批量生成,用完就扔。有些甚至是跨国运营的,想追查源头得跨越多重环节,难度特别大。 更让人揪心的是,骗子手里的精准个人信息,很多来自内部泄露。曾有运营商员工和外人勾结,把用户核心数据卖出去牟利。 这些数据落到骗子手里,再配上虚拟号码伪装身份,诈骗成功率大大增加。 有个典型案例里,两名运营商员工靠卖用户数据和复制手机卡。一个被判了十五年,一个判了九年多,可见这事儿的严重性。 可这样的处罚似乎没彻底震慑住,类似的漏洞至今还在。法律对虚拟号码的管理细则跟不上,运营商和平台的责任边界模糊。就算查到违规,处罚标准不明确,违法成本低,自然有人敢冒险。 上海就有市民参加个“App充场”兼职,名下莫名多了28个虚拟号。这些号码被用来注册账号、发送垃圾信息,甚至从事诈骗活动。 一边是普通人办张电话卡要跑断腿,反复核验身份。一边是骗子轻松拿到匿名号码,还手握精准信息,这太不公平。 2024年全国破获的电信诈骗案就有29.4万起,背后多少家庭破碎。国家反诈中心一年拦截了46.9亿次诈骗电话,可漏网之鱼仍不少。 不是没管过,多年前就要求加强实人认证,可问题始终没根治。现在监管部门也在想办法,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各方责任。还在建跨部门的联防平台,争取实现涉案号码一键关停。 运营商那边也在升级监测系统,排查内部信息泄露的隐患。可这些措施见效需要时间,老百姓当下的安全感怎么补? 我们乖乖配合每一次实名核验,不是为了被区别对待。而是希望自己的信息能被好好保护,诈骗分子能被精准打击。 虚拟号码的监管漏洞到底什么时候能彻底补上?那些泄露信息的“内鬼”该怎么杜绝?你有过被虚拟号诈骗的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和防范心得。 信息来源: 中国政府网《中宣部公安部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 “全民反诈在行动” 集中宣传月活动》 中国经济网《实名制为何管不了虚拟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斩断收买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益链条》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