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0月17日,浙江一男子用无人机拍钱塘江,谁能想到,无人机刚起飞,就发现了震撼一幕,钱塘江退潮竟然出现了“潮汐树”景观,栩栩如生,脉络纵横交错,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丹青。网友:以潮水为笔,滩涂为布,大自然的杰作! (信源:新浪网——钱塘江退潮现潮汐树景观,脉络交错如天然水墨画) 刷到这段无人机视频时,我盯着屏幕里那片 “生长” 在滩涂上的 “树林”,瞬间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到说不出话 —— 灰黑色的滩涂底色上,银白色的潮沟像极了树枝,主干遒劲指向大海,枝丫肆意舒展蔓延,连细枝末节都清晰可见。 拍摄那天是农历八月十八后的第二天,钱塘江大潮刚过,潮水正顺着滩涂缓缓退去。 男子原本是想拍退潮后裸露的河床,无人机刚升到 50 米高,他就对着遥控器惊呼:“这是什么?太像树了!” 镜头拉近,能看到最粗的 “树干” 宽约 3 米,蜿蜒着伸向海里,长度超过 1 公里;分支的 “枝丫” 有粗有细,粗的能容下一个成年人,细的只有手指宽,纵横交错间还藏着未退尽的积水,阳光一照,像撒了满地碎银。 男子赶紧操控无人机升高到 200 米,完整的 “潮汐树” 全景彻底显露出来。 这片滩涂在嘉兴海宁尖山一带,嘉绍大桥的桥墩在画面边缘隐约可见,更衬得 “潮汐树” 气势磅礴。视频里能听到男子的赞叹:“活了三十年,第一次见这么壮观的景象,比画里的还好看!” 退潮的水流还在 “枝丫” 里缓缓流动,像是给这棵 “大树” 注入生机,难怪有网友说 “这是大自然在滩涂上种的树”。 后来男子把视频发上网,评论区瞬间炸了锅。有人说:“这哪是潮沟啊,分明是龙王画的水墨画”;还有摄影爱好者留言:“蹲了三年都没拍到这么完整的,羡慕哭了”。 据长期拍钱塘江的摄影师说,这种 “潮汐树” 不是天天能见到,农历初一、十五前后大潮过后,退潮水流最充沛时最容易出现,而涨潮前 1 小时是拍摄黄金时段,光线角度刚好能凸显 “树枝” 的层次感。 这里得科普个地理小知识:“潮汐树” 不是真的树,是潮滩上的沉积地貌,靠潮水 “种” 出来的。 浙江省水利专家解释,钱塘江是强潮河口,最大潮差能到 9.2 米,每天两涨两落的潮水就是 “画笔”。 退潮时水流冲击滩涂,冲出最初的冲沟,这是 “潮汐树” 的 “幼年”;之后潮水日复一日冲刷,冲沟变宽变长,长出 “枝丫”,进入 “壮年”;等涨潮带来的泥沙慢慢淤积,“枝丫” 淤浅萎缩,就到了 “老年”,而新的 “潮汐树” 又会在别处长出来。 钱塘江能长出这么壮观的 “潮汐树”,还有个独特原因。这里不仅有海洋潮水,汛期还有江河洪水涌入,有时滩地会 “崩滩”,反而给新的潮沟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且海宁段的潮滩退潮水流力气大,“作画” 时间长,尖山一带滩涂又广阔,简直是 “潮汐树” 的绝佳生长地,这里的 “树干” 长度能超过 1 公里,比其他地方的更粗壮挺拔。 有网友好奇 “潮汐树” 能存在多久,答案是 “昙花一现”。等下次涨潮,潮水带着泥沙漫过滩涂,部分 “枝丫” 会被淤积,可能第二天就变了模样。 就像这次男子拍到的 “潮汐树”,当天下午涨潮后,再去看已经只剩模糊的痕迹。也正因为这样,每次出现完整的 “潮汐树”,都会引来大批摄影师蹲守。 其实我国江苏、辽宁、山东的滨海地区也有 “潮汐树”,但钱塘江的因为潮差大、地形特殊,格外壮观。 水利专家说,“潮汐树” 还是泥沙运动的 “记录仪”,从它的形态能看出潮水的流向、强度,甚至能帮专家研究河口的生态变化。原来这大自然的 “杰作”,不仅好看还有大用处。 男子后来在视频里补充:“拍完第二天特意去滩涂边看了,近距离只能看到一条条小沟,根本想象不出空中的样子。” 这也提醒大家,滩涂地形复杂,涨潮快,千万别私自下去近距离看,无人机航拍才是安全又出片的方式。 看着视频里的 “潮汐树”,突然觉得大自然太神奇了。不用颜料不用笔,靠潮水涨落就能画出这么美的画,每一条 “枝丫” 都是时光和水流的馈赠。 难怪有人说 “大自然的审美永远在线”,这些藏在寻常风景里的奇观,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见过哪些让你震撼的自然奇观?如果有机会,你会特意去拍钱塘江的 “潮汐树” 吗?评论区聊聊,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