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震耳欲聋》,我想说说它的写实,为什么我们越活越不懂真情?越长大越没有朋友?
我们都听过许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我们记住了许多鸡汤,还是搞不懂人情世故,李淇不可谓不努力,也深谙交往之道,但依然捞不到顾问一职,只有两千要不要的藐视。
活在世俗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慢慢变得疏远,看似酒桌上谈笑风生,称兄道弟,其实都是利用,没有真情实意,只看利弊,金总拉拢李淇,让他进自己的圈子,还不是为了更好的骗钱,天下熙熙攘攘为利往来。
人都是庸俗的,每个人都想独立,都想赚大钱、有人爱,左右逢源、称心如意,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拥有属于自己的乌托邦,那个被称作天堂的独立时代,可每个人每天都在带着面具生活,活得很累,又把坏脾气带给了最亲近之人,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李淇上了32楼,一开始夜夜笙歌很快活,一人独处时寂寞孤独冷,好友离散,亲人被骗,朋友不理解,他的生活从天翻地覆到翻天覆地,得到了一切却又失去了一切。
从这个角度看,《震耳欲聋》又是另一个关于人性与社会的真实故事,但导演是温柔的,让李淇发生转变,让观众看到生活的美好,进而让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戏内的李淇,戏外的我。
鼓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好片子,观众也没有辜负它的用心,映前预售已收回成本,映后一天实现盈利,《震耳欲聋》是冷淡市场里仅有的“摇钱树”,但檀健次的性价比不止在这方面,还有直戳人心的细腻情绪,当打动一瞬间袭来,檀健次的好便被捕捉到了。
这种好也许是一句台词,一个画面,一个角色,一段故事,一个镜头,在片中可以对应为醉酒戏发泄出来的质问“我想活出人样有错吗?”电梯戏的克制与爆发,苦尽甘来的不容质疑;看见马叔的凄惨,无声哽咽吃面的难过;在法庭上手口不一的暗示与阴阳脸的以身入局;回到地摊律所为底层伸张正义的真正的高兴。
你可以是李淇的“活出个人样”,我可以是法庭戏的高光,于观众而言,只要在某一处有所共鸣,这就是一个好演员,演员借角色演出了大家的生活、经历、过去、情感,何况檀健次演的那么好,电影市场怎能不爱。
电影结束了,人生还在继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明年颁奖季,请别忘了檀健次这个既有号召力又有真实力的优秀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