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吴石就义后,蒋介石仍不解恨,两个月后亲自改判决书,把吴石27岁副官改成死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6月10日下午,台北马场町的枪声响起,吴石将军倒在血泊中,两个月后的8月10日,同一片刑场再次响起枪声,这次倒下的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王正均。 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年轻副官原本已经被判了7年有期徒刑,是蒋介石拿起红笔,亲手在判决书上划掉刑期,改成了“死刑”两个大字。 王正均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一个没落书香门第,1940年父亲去世时,家里穷到连办丧事的钱都拿不出来,他把最小的妹妹卖给人家做童养媳,换来30公斤地瓜米和两块光洋才勉强办完后事。 这个16岁的少年从此扛起了养家的担子,拿着一张假的高中毕业文凭四处谋生。 改变他命运的是两个邻居,聂能辉和聂曦,聂能辉是从上饶集中营逃出来的新四军战士,1946年他把王正均介绍给了组织。 从那以后,这个年轻人开始了另一种人生,他进入国民党系统工作,表面上是个普通职员,暗地里却在做着危险的情报工作。 1949年8月,吴石被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前往台湾,王正均跟着去了,聂曦升职后把副官的位置让给了他,从此王正均成了吴石身边最亲近的人。 国防部的机密文件,沿海防御部署,驻军番号配置,这些标注到团级的情报,都要经过王正均的手传递出去,他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吴石收集的情报送给陈宝仓,再通过朱枫送回大陆。 危险在1950年初降临,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供出了朱枫的身份,台湾当局封锁了所有航线,朱枫被困在岛内。 吴石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让她能搭乘军用飞机去舟山,再从那里回大陆,这张救命的通行证,是王正均冒着被监视的风险,在2月4日晚上亲手送到朱枫手里的。 可朱枫最终还是在舟山被抓了,特务顺着这张通行证查到了吴石,3月1日吴石被捕,王正均也跟着进了监狱,审讯室里,特务用尽各种手段想撬开他的嘴,承诺只要认罪就能保命。 王正均的回答始终只有几个字,不知道,不懂得,没见过,鞭子抽在身上,他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说。 第一次开庭时,审判长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都是军界老人,和吴石还有些交情,他们商量着给王正均判了7年有期徒刑,想着留条命总比没命强。 判决书送到蒋介石那里,当天就被退回来了,上面批着“轻判恐纵敌,着令重审”,军事法庭连夜改判,把7年改成了15年。 过了几天判决书又退回来了,15年旁边画了个叉,审判官们这次不敢怠慢,咬咬牙写下“无期徒刑”四个字。 可蒋介石还是不满意,他拿起红笔在“无期徒刑”上重重划了两道,旁边写道“吴石心腹必知情,留之恐后患”,最后落笔两个字,死刑。 吴石案对蒋介石的刺激太大了,这个他亲自提拔的国防部次长,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赏识要委以重任的人,最后证明是共产党。 这让他寝食难安,觉得身边到处都是眼线,他要杀人立威,要让所有人知道背叛的代价,王正均虽然只是个副官,可他是吴石的心腹,留着就是后患。 8月10日清晨,王正均被押出牢房,狱警递给他纸笔让写遗书,他沉默很久才落笔,字迹工整没有颤抖。 信里没有豪言壮语,只写了对母亲的愧疚,说自己是家里独子却未能奉养,天下人会说他不忠不孝,临刑前特务问他还有什么想说的,他只吐出四个字,无言可诉。 从7年到死刑,王正均的命运经历了三次改判,每一次改判都不是因为新的证据,而是因为蒋介石不肯放过,这个27岁的年轻人用沉默守住了秘密,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坚守。 他没有等到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没有看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但他做的事情,为那个目标缩短了距离。 2011年,王正均的遗骨从台湾迁回福州,覆盖着国旗安葬在文林山烈士陵园,距离他牺牲已经过去61年,终于有人记得这个在暗处战斗的年轻人。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没有留下照片的英雄,不会忘记那些被红笔改判的生命,他们用沉默换来的,是另一种永恒的荣耀。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百度百科——王正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