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那边在看到安世中国宣布:给中国员工正常发放工资,不许接受荷兰那边管理后,他们立马宣布:他们会给中国这边的员工正常发放工资的。 荷兰方面大概没想到,原本以为能“一招制敌”的“断系统权限”“停发工资”这两张招,非但没能让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屈服,反而彻底点燃了这家企业的自主意识。 原本被他们视作“附属”的中国团队,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布“脱钩独立”。 安世半导体其实早就是中国公司了,2018年就被咱们的闻泰科技收购了,之后闻泰更是完全控股,说白了就是中国资本说了算的企业,只不过总部还留在荷兰。 可荷兰那边借着美国施压的劲儿,硬是翻出冷战时期的老法条,说什么“治理有缺陷”,把中方老板张学政的职务给停了,还冻结了资产,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儿是企业内部问题,就是想抢控制权,把安世的产能攥在自己手里。 荷兰总部大概觉得自己手握“命脉”,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工厂离了他们就活不了。你想啊,他们觉得断了ERP系统——就是管生产、库存、订单的核心电脑系统,再停了员工工资,东莞那几千号人肯定得慌,生产一停,中方就得乖乖让步。 在他们眼里,中国工厂就是个靠总部喂饭的“附属品”,哪有什么自己的本事。可他们压根没搞明白,安世的命根子其实早就在中国了。 东莞那个工厂占地近10万平方米,全球每10个小型号半导体里就有7个是这儿造的,安世七成的出货量都从这儿走,这哪是附属厂,分明是安世的“心脏”。 更关键的是,中国团队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处处依赖总部的样子了,这几年早把生产、采购、客户关系全做到了本土化,原材料在珠三角随便就能买到,四千多员工里九成五都是本地老手,干了五六年的一抓一大把,对生产流程门儿清。 华为、比亚迪这些大客户,只关心能不能按时拿到货,才不管总部是谁呢,甚至听说荷兰闹事后,华为还加了订单,就信中国工厂的实力。 荷兰总部连这些基本情况都没摸透,就敢动手,不是糊涂是什么? 10月初荷兰真就下了狠手,断了东莞工厂的海外服务器权限,还放话不发工资。可他们等的“生产瘫痪”压根没出现,中国团队48小时就把事儿摆平了。 IT部门早有备用方案,立马切到本地数据中心,连阿里云都备好了,不到一小时系统就恢复正常,生产线压根没停。 工资更不是问题,闻泰科技直接接手,人力资源部当天就通知大家“工资按时到账,一分不少”,员工群里全是“收到”,哪儿有半点慌乱。 紧接着安世中国就发了通告,话说得特硬气:咱们是中国企业,只听国内公司的,荷兰那边的指令一概不认,工资福利我们自己发,不用他们管。 这一下荷兰彻底懵了,原本以为能一招制敌,结果人家直接“分家”了,自己反倒成了笑话,没过多久荷兰就赶紧改口,说“会给中国员工发工资”,那点儿底气全泄了,明摆着是怕了。 他们能不怕吗?东莞工厂一停,全球车企就得断供,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都急了,说安世芯片库存就够撑几周,换供应商得好几个月,11月不少生产线就得停工。 荷兰本想借着美国的劲儿抢好处,没想到把自己的汽车产业架在了火上,欧盟更是慌得不行,贸易高官专门给中国打了俩小时电话,求着咱们去布鲁塞尔谈,生怕真断供了引发经济危机。这事儿说白了,荷兰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捎带坑了欧洲盟友。 其实安世中国敢这么硬气,根本不是一时冲动,是早有准备,这几年地缘政治这么紧张,谁能没点风险意识? 中国团队早就把核心数据迁到本地,和阿里云、腾讯云搭了双重备份,连沟通都换成了企业微信,就是防着哪天被“卡脖子”。 再说供应链,珠三角几十家配套厂都是长期合作的老伙伴,付款及时,人家自然优先供货,荷兰想断链都没门儿。 这哪是“突然独立”,分明是厚积薄发,荷兰的施压不过是个导火索,把早就有的自主能力给逼出来了。 现在再看这局面,荷兰总部虽说抢了个“空壳”,拿着点股权和专利,可没了东莞工厂的产能,啥用都没有。 而安世中国这边,车间里照样机器轰鸣,货车进进出出送成品,员工安心干活,客户也没跑,这才是实打实的实力。 荷兰那句“会发工资”,听着就像服软的台阶,可哪儿那么容易,中国企业的自主权岂是你想抢就抢、想放就放的? 这事儿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现在的中国企业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别说是一个安世,多少行业都靠着本土化的产业链、提前做的风险预案站稳了脚跟。 荷兰想靠着耍手段抢控制权,低估了中国团队的能力,更低估了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全球化时代,谁也离不了谁,真把中国企业逼急了,受损的只会是他们自己,欧盟急着求和就是最好的证明,毕竟生意是要赚钱的,不是用来搞政治博弈的。 说到底,荷兰这步棋走得又蠢又短视,以为靠施压能占便宜,结果反倒让全世界看清了中国企业的硬气和实力。 以后再想动这种歪心思,可得好好算算自己的损失了,毕竟中国工厂不是“附属品”,中国的产业链更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