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

万事浮华 2025-10-24 11:50:52

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打,第聂伯罗河右岸电力系统。 为什么,俄罗斯战略精确打击,只袭击第聂伯罗河左岸目标,就是不打第聂伯罗河右岸目标?俄罗斯军方到底想要怎么样? 首先得弄明白,第聂伯河两岸现在是谁的地盘。左岸早就被俄军攥在手里了,赫尔松州的三角洲、金本沙嘴这些关键地方全在俄军控制下,连州长都明说“左岸没有敌人”。 但乌军没彻底放弃,还在左岸边缘跟俄军死磕,比如之前俄军刚占了马利伊夫卡村,双方还在拉锯。 这种时候打左岸电力,表面看是毁设施,实际上是掐断乌军在左岸的“生存线”,你想啊,打仗不光靠枪,水泵要用电、雷达要用电、弹药库的冷却系统更要用电,连士兵喝的水都得靠电动泵站抽上来。 俄军把左岸电力炸了,乌军在左岸的工事直接成了没油的坦克,雷达变瞎子,水泵转不动,想守都守不住,这不比派坦克硬冲省力气? 更关键的是,左岸电力跟“水命脉”绑在一起,这才是俄军真正的目标,第聂伯河沿岸全是苏联时期建的水利工程,泵站、水闸、运河全靠电力驱动。就说北克里米亚运河吧,2014年乌克兰一赌气把水断了,克里米亚八年没水喝,耕地从13万公顷降到1.4万公顷,差点变成荒漠。 俄军2022年刚开打就炸了水坝恢复供水,现在肯定要把这个命脉攥紧,左岸的电力系统好多都是给这些水利设施供电的,比如托列茨河上游的水泵站,控制着顿巴斯西部60%的灌溉水,俄军早就说了“拿下泵站比占十座城还值”。 现在炸左岸电力,其实是双重保险:一来断了乌军破坏水利设施的可能,二来确保自己控制的水泵站、水闸能正常运转,既能给克里米亚供水,又能卡着顿巴斯的脖子。 你没见顿巴斯600万人缺水,医院做手术都找不到第二升水清洗伤口,小麦产量从400万吨跌到90万吨吗?这就是电力掐断后的连锁反应,水比子弹还致命。 再说说为啥不打右岸。右岸是乌军的地盘,赫尔松市就在右岸,但打右岸的电力纯属吃力不讨好。 首先是舆论麻烦,右岸民生设施密集,炸了电力肯定会有平民伤亡,西方媒体立马会炒“人道主义危机”,给乌克兰送援助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俄军才不犯这傻,现在西方援助本来就慢,欧盟承诺的18亿欧元能源援助到账还不足30%,俄军犯不着逼西方加快输血。 其次是修复太容易,右岸有美国给的预制变电站,乌军72小时就能恢复供电,修得比炸得还快,纯属浪费导弹。 反观左岸,西方援助根本顾不上,炸了就是永久性损毁,俄军才不会做“炸了修、修了炸”的无用功。 还有个藏得更深的原因:俄军在玩“以战逼谈”的把戏,现在冲突僵持这么久,俄军不想再拼消耗,而是想通过控制资源逼乌克兰让步。 左岸是俄军的实际控制区,炸这里的电力既能削弱乌军反攻的能力,又能向乌克兰释放信号:想保住水利设施、让老百姓有水喝有电用,就得在谈判桌上认怂。 而且这么做还能稳住自己控制区的民心,你看俄军在罗斯托夫州铺了200公里输水管道,每天给顿巴斯送30万立方米水,就是让左岸老百姓觉得“跟着俄军有水喝”,这比单纯的军事占领管用多了。 可能有人会问,俄军就不怕乌军反扑吗?还真不怕,第聂伯河宽近一公里,乌军想渡河反攻难度极大,现代战争里这种“湿峡穿越”几乎没成功过。 俄军炸了左岸电力,等于把乌军的渡河设备、临时码头全废了,他们连架设浮桥的电力都没有,怎么反攻? 反而俄军能借着左岸的水利和电力优势,慢慢巩固控制区,把第聂伯河变成天然屏障。 说到底,俄军这招是“精准打击要害”,不跟你拼火力,专打你最缺的资源命脉,电力是表象,水才是核心,控制了水电,就控制了农田、民生和战场主动权,右岸那点电力,比起左岸的资源控制权根本不值一提,俄军才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哪是什么“奇怪现象”,分明是把战争的门道摸得透透的,每一步都算计到了骨子里。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