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

霁雾阙任 2025-10-24 11:01:12

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寿宴,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三学社画的祝寿字画......     许鹿希住的地方不大,不到70平米,老楼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盖的。     楼道里昏暗潮湿,墙上露着灰色的水管。     她的家在二楼,是个小三居,客厅不到十平米,放着一张旧餐桌和几把椅子。     其实,她早就可以搬去条件更好的房子。     有关部门也多次劝她换住处,还派人来看过。     但许鹿希总是摆手拒绝,说:“这房子挺好,你姑父在的时候就是这样。”侄子看门缝漏风,想修修,她也不让:“有缝就有缝,他在时也这样。”在她眼里,这些旧家具、旧物件,不只是生活用品,而是跟邓稼先一起生活过的印记。     屋里的每个角落都藏着故事。     东墙边的书桌上,邓稼先的黑白照片被塑料袋小心罩着。     立柜顶上摆着他的半身铜像,灯光照着泛亮。     铜像后面的墙上,贴着张爱萍将军亲笔题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七个字,纸张已经泛黄。     门口那张“邓稼先故居”的小纸条,也已经贴了快半个世纪。     1958年,两人结婚才五年。     邓稼先突然对她说:“我要去做一件对国家很重要的事,可能以后联系会很少。”     许鹿希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他又补了一句:“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说完没多久,人就走了,从此杳无音信。     她不知道他去了哪儿,也不能问。     那时候,她是北大医学院的教授,一边上课,一边照顾两个孩子和双方老人,整整守了二十八年。     直到1985年,丈夫终于回来了。     可那时邓稼先已经被核辐射折磨得病入膏肓。     见面那一刻,她几乎认不出他。     重逢不到一年,邓稼先就去世了,临终前还握着她的手说:“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也选择你!”那句话,她记了一辈子。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办过生日。     直到这次,侄子提前说好,只是送几幅画祝寿,她才勉强同意。     这几十年,她把对邓稼先的思念都写进了文字里。     她花多年时间,走访了上百位当年的科研人员,整理出《邓稼先传》,让更多人知道丈夫和那一代科学家的故事。     她一生淡泊,不为名利,日子虽然清苦,却过得平和。     当这段经历被传上网,网友纷纷留言:“那老屋比豪宅更有分量。”“她守的不是房子,是爱情,也是信念。”     可许鹿希自己从不提这些,她只是静静待在老屋里,看着照片,偶尔和亲人聊几句,就像几十年前那样平静。     那天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铜像上,也落在她的脸上。     屋子安静得只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没有祝寿宴,也没有热闹的笑声,但那几幅画、那一屋子的旧物,已经是她最珍重的生日礼物。     她守的,不仅是回忆,更是与丈夫、与那个时代的一份约定。     信源:人民政协网

0 阅读:0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