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以前新加坡靠着马六甲这道“天然收费站”,简直把日子过成了神仙局。过往马六甲的船里六成是中国的,咱们85%的进口能源都得从这儿过,港口费、引航费、船舶维修费跟流水似的往新加坡口袋里钻。 2024年一年就处理了四千一百多万个集装箱,其中九成都是转口的,说白了就是纯靠过路生意吃饭,光给船加的燃油就卖了五千多万吨,占了全球航运燃油的六分之一还多,海运业直接撑起了全国7%的GDP,养活了17万人。船舶供应企业一年营业额都能有7亿新元,这饭碗端得有多稳,以前谁看了不羡慕。 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给美国交的“保护费”,说到底也是咱们间接给的。樟宜海军基地里,美军航母说来就来,补给维修一条龙,美其名曰“民用补给设施”,实则按吨收租金,航母停一周,港口费、淡水费、岸电钱样样不少。 2023年美军舰艇停靠了88舰次,光这一项收入就超1.2亿新元。中国货轮交的港口费、加油钱,转头就变成了美军航母的停靠费,等于我们间接给美国递了“保护费”,新加坡倒成了中间拿差价的角色。 可谁能想到,中国反手就开了新航线,直接绕开了这个“收费站”,新加坡的好日子这下悬了。先说说北极那条“冰上航线”,别以为是概念,2025年上半年货运量都冲到1800万吨了,比去年涨了45%,十年间翻了13倍。中国商船在这条线上跑得最勤,占了35%的货运量,拉的都是以前走马六甲的液化天然气、铁矿石这些刚需货。 就拿上海到荷兰鹿特丹来说,走北极航线比走苏伊士运河近了2800海里,能少走15天,燃油成本直接降30%,一艘大集装箱船单趟就能省80万美元油钱,换成人民币就是500多万,哪个船公司能不动心? 不光有北极线,中老铁路还跟马来西亚的港口打通了联运通道,物流时间直接缩短30%,成本降25%,东盟内部的货物周转都绕开了马六甲的瓶颈。这还没算完,2025年中美航线一调整,新加坡港口吞吐量直接降了8%,相关企业股价跌了20%还多,这哪是航线调整啊,简直是端掉了新加坡的“金饭碗”一角。 要知道航运和金融占了新加坡GDP的三成还多,马六甲要是没了往日流量,光是港口收入就得锐减四成,石油贸易一年就得亏掉1200亿美元,金融市场说不定一天就跌15%。以前靠着中国的船流稳赚不赔,还能顺带拿中国的钱给美国交保护费,日子过得左右逢源。 现在中国自己选路走,既不用看美国脸色,也不用给新加坡交“过路费”,等于直接抽走了支撑新加坡好日子的两大支柱。 以前新加坡把马六甲当成命根子,觉得这条海峡是老天爷赏饭吃,只要中国还得从这儿过,自己就永远有饭吃。可他忘了,中国最擅长的就是破局,你卡我脖子,我就自己修路。现在北极航线越来越忙,中老铁路的联运通道也在发力,走马六甲的船只会越来越少,那些靠过路生意吃饭的港口、维修厂、燃油商,日子能好过吗? 这么一看,新加坡这心慌可不是装的。以前靠中国的钱养着,还拿这些钱讨好美国,现在中国不跟他玩这套了,自己开了新路,等于断了他的财路。毕竟靠别人吃饭的日子,从来都不安稳,以前的“金饭碗”说不准哪天就成了“泥饭碗”,他能不着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