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瞿秋白之妻杨之华,要求揪出叛徒,周月林成为最大嫌疑人,在被关了24年后,一张民国旧报纸的出现,才发现冤枉了周月林。 1955 年,瞿秋白遗骨安葬仪式刚结束,妻子杨之华就找到相关部门,要求:“一定要找出出卖秋白的叛徒!” 这个疑问在她心里藏了 20 年 ——1935 年瞿秋白被捕后,用化名蒙混过敌人,却突然身份暴露遇害。 追凶很快锁定周月林。当时她在上海码头给船工缝补过活。1955 年 8 月 24 日,公安人员拿着逮捕证出现。 “涉嫌出卖瞿秋白”—— 看到这行字,她懵了。 “你们抓错人了!我是革命干部!” 她反复辩解,还是被关进监狱。 怀疑不是凭空来的。1935 年 2 月 24 日清晨,长汀县水口乡响起枪声。瞿秋白一行突围时,遭遇国民党保安团伏击。 何叔衡当场牺牲,邓子恢逃脱。留在现场的,是瞿秋白、项英的妻子张亮(怀孕),还有时任苏区妇女部长的周月林。 被捕前一晚,三人在山洞定了对策:瞿秋白化名 “林祺祥” 扮军医,周月林化名 “陈秀英” 扮护士,张亮自称 “周莲玉” 是被 “绑票” 的香菇商老板娘。 起初计划顺利。瞿秋白气质贴合 “医生”,敌人没证据,还允许他给上海亲友写信。 1935 年 3 月,鲁迅收到署名 “林祺祥” 的信,信里 “北京有一杯之交,需铺保释放” 的话,让他识破是瞿秋白求救。 鲁迅马上联系杨之华,两人分头办铺保、租秘密住所,就等瞿秋白出来转移。 可两个月后事情变了。1935 年 4 月 10 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牺牲,妻子徐氏被俘后叛变,供出 “瞿秋白一个月前突围,在濯田一带被俘”。 情报传到蒋介石手里,他立刻电令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 “严查被俘人员”。 敌人很快盯上 “林祺祥”。军法处处长吴淞涛审了几天,瞿秋白始终说自己是普通医生。直到叛徒郑大鹏指认:“我用脑壳担保,他就是瞿秋白!” 瞿秋白坦然一笑:“既然这样,我也就不用冒混了。”1935 年 6 月 18 日,他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说 “此地甚好” 后从容就义,年仅 36 岁。 当时知道瞿秋白身份的被俘者,只有张亮和周月林,两人成了最大嫌疑人。 张亮结局悲惨。1938 年她带幼子找丈夫项英,刚见面就被质问 “瞿秋白怎么死的”。 她辩解 “被叛徒出卖”,却被项英当成心虚。枪声响起时,她只喊出 “不是我” 就倒下了。 张亮死了,周月林成了唯一活口。1935 年她被保释后,找丈夫梁柏台无果,得知其牺牲后,因找不到组织,回上海嫁给船工隐姓埋名。没想到 20 年后还是被抓。 审讯室里,周月林反复说:“我们约定好不说实话,我还嘱咐张亮救瞿秋白,怎么会出卖他?” 但没人信 —— 知晓身份、存活、与瞿秋白分开后对方暴露,这些 “证据” 都指向她。 在功德林监狱的十年,周月林没收到判决书,却天天写申诉书,草纸堆成小山,得到的回复总是 “证据不足,维持嫌疑”。 1965 年 12 月,法院以 “出卖党的领导人” 判她 12 年徒刑。 周月林没哭,只在申诉书上加了句:“只要活着,就等真相大白。” 1969 年,刑期未满的她被转移到山西榆次女子监狱。近七旬的她身患重病,仍每季度写一次申诉,可在那个特殊年代,没人听见她的声音。 直到 1979 年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冤假错案开始平反。周月林抱着最后希望写了申诉书,这次终于被重视。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公安部组成复查组,发现当年仅凭 “知晓身份” 定罪太牵强。根据周月林 “1935 年 4 月后敌人变了审讯态度” 的说法,复查组去北京档案馆翻旧报纸。 在泛黄的《福建日报》合订本里,一则短讯让他们眼前一亮:“赤共闽省书记之妻投诚,供出前俘之瞿秋白系共党魁首!” 结合党史资料,“闽省书记” 是万永诚,徐氏 1935 年 4 月叛变的时间,和瞿秋白身份暴露完全对得上。且徐氏参与过安排瞿秋白突围,知道他的行踪。 顺着线索查,国民党三十六师档案显示:徐氏不仅供出瞿秋白被俘地点,还描述了他 “瘦高、戴眼镜、斯文” 的特征,帮敌人锁定了 “林祺祥”。郑大鹏的指认只是最后确认,真凶是徐氏。 1979 年 11 月 15 日,法官到山西榆次女子监狱宣布:“撤销原判,宣告无罪。”73 岁的周月林颤抖着接过判决书,泪水终于落下来。 24 年牢狱,她从青丝熬成白发,却从没放弃清白。恢复自由后,组织按 17 级干部标准给她发工资,她定居浙江新昌安度晚年。 周月林 1925 年入党,曾是中央苏区妇女部长。丈夫梁柏台 1935 年牺牲前,还把最后一块红薯分给伤员。晚年她常对丈夫遗像说:“柏台,我等到真相了。” 1997 年,这位历经磨难的老人平静离世,享年 91 岁。 而周月林用半生证明的清白,也印证了:历史或许蒙尘,真相永不缺席。
